河南省肿瘤研究院主任医师石智勇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在绝大多数人心里认为癌症防不胜防。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癌症不仅能预防,而且理论有根据,实施有方法,实践有成效。
远离癌症 健康人做好一级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的预防分为三个级别,其中一级预防主要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二级预防着重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而三级预防主要是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
石智勇介绍,近几十年,有关癌症的病因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且重要的进展,发现了许多与常见癌症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危险因素,其中包括慢性感染、烟草使用、过度饮酒、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超重和肥胖、辐射、环境和职业致癌物质,以及各种社会决定因素等。
据我国及世界肿瘤权威机构共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常见癌症发病和死亡的归因中,慢性感染(乙肝、丙肝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幽门螺杆菌等)占29.4%,主动和被动吸烟占22.6%,饮酒占4.4%、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暴露占2.7%,超重、肥胖和体力活动缺乏以及生殖因素、激素替代治疗等因素共占不足1%。
而我国总癌症死亡中,57.4%是可以避免的。石智勇认为,在我国总癌症死亡危险因素中,有一半以上的因素,如慢性感染、吸烟、饮酒、超重和肥胖等,都是可以控制的。可以控制就意味着可以预防。因此,理论上讲,如果一级预防做得好,可降低50%以上的癌症病人死亡。然而从目前来看,理论和现实还存在较大差异。不过,还有补救措施,那就是做好二级预防。
三分之一的癌症 做好“三早”可治愈
癌症的发展有一个规律,就是早期生长比较缓慢,越到晚期发展越快。早期一般不对机体造成什么损害,治疗后很少复发。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明确指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如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这也就是癌症的二级预防。
那么,如何做好二级预防呢?石智勇认为,这需要政府和个人共同参与。政府可以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某些癌症(如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等)高发区人群或者某些癌症(如宫颈癌、乳腺癌等)高发年龄人群定期进行普查,这样不仅可以发现早期癌症,而且还可以发现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
对个人而言,除了积极参加政府或相关机构组织的癌症普查以外,可定期到医院或专门的体检机构进行体检。
体检的年龄和间隔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鉴于癌症病人有越来越年轻化趋势,做体检和接受普查的年龄可适当提前到30岁~35岁。时间间隔可选择一年、两年或三年一次,而对于年龄较大、存在危险因素如吸烟、病毒性肝炎、有癌家族史的人群等,可适当缩短体检间期。年轻人不接触危险因素,也无癌症家族史者,可适当延长体检间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