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绿动万利新能源智慧陆港,充满现代气息的电动重卡有序停放,“正面吊”伸出吊臂,抓起车上的空箱后再将一只装满煤炭的重箱放在拖挂上,整个装卸过程看不见有煤渣粉尘散落。
“以投运1万辆新能源重卡运行10万公里测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2万吨,还可以减少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同时,将散装运输方式改为集装箱运输后,只需喷洒一层抑尘剂就能有效防止煤粉洒落。”绿动运销公司副总经理辛苒说。
“新能源智慧陆港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绿动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峰介绍说。
据了解,新能源重卡重载运行10万公里,消耗20万千瓦时电量,用电22.8万元,相较燃油重卡减少5万元。此外,以陆港枢纽为支点,通过扩大新能源重卡、绿电广泛应用场景,带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消纳,推动整车生产、三电配套、高端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链延伸,撬动能源数据、碳汇交易结算、智慧物流等下游产业发展壮大,拉动上下游产业产值近200亿元。
新能源数字陆港智慧物流项目,通过“新能源+数字陆港+散改集”运营模式,不断深化物流体系零碳化变革,提高新能源重卡运营比例,最大程度应用绿电。
智慧赋能添动力,绿色发展风正劲,“新能源”与“智慧”完美结合的应用场景,如今在鄂尔多斯已经屡见不鲜。
曾经,煤炭及相关产业占经济总量50%以上的鄂尔多斯,给人们留下一个“黑黢黢”的印象。
如今,鄂尔多斯坚持先立后破,把新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以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带动产业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以“绿色能源+产业集成”的模式,全力打造“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集群,加快改变产业发展“四多四少”状况,建设国家现代能源产业基地。由现象到模式,鄂尔多斯市“领跑”新能源再掀转型新浪潮。
园区:新能源产业的“容纳器”
2022年4月,在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该产业园基于“新型电力系统”“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创新支柱打造。产业园内的风机、光伏、储能与智能物联网协同形成的清洁、稳定、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电池生产提供100%零碳能源供给。
视线来到产业链下游——光伏行业龙头企业隆基绿能的电池工厂项目,总投资高达200亿元左右;还有同样热火朝天装配生产的鄂尔多斯·美锦国鸿氢能科技产业园。经过系统总装和检测后,合格的氢燃料电池就会投入市场。
那目前氢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有什么呢?在上汽红岩鄂尔多斯新能源重卡基地,最新推出的第六代新能源重卡还冒着热乎气儿。上汽红岩已构建起纯电动重卡和氢能重卡两大产品矩阵。对比燃油重卡,新能源重卡具有动力强劲、经济性高、操作轻便、续驶里程长等优势。
“设立10亿元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蒙苏经济开发区建设,高规格、高标准规划建设零碳产业园,将零碳产业园打造成具备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能级提升、人才培养、对外开放六大功能的产业高地。”伊金霍洛旗委书记华瑞峰说。
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确保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的根本之策。鄂尔多斯市在谋划产业、引进项目上以能耗、碳排放硬性约束倒逼存量项目绿色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杭锦经济开发区现有入驻企业127家,规模企业57家,完成投资183亿元。形成日处理463.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规模,建成新能源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50万千瓦,成为鄂尔多斯市第一个百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基地。
2021年,鄂尔多斯新增新能源装机56.3万千瓦,占新增电力总装机30%。上报氢能产业示范项目等8类新能源项目,总规模3665.65万千瓦,已批复分布式、集中式、氢能示范项目、火电灵活性改造、整县屋顶光伏、风光大型基地等共计72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
达拉特光伏领跑基地二期、天骄绿能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重大项目陆续并网发电,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达拉特旗光储氢车零碳生态链示范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鄂尔多斯市“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建设已经扬帆起航,成为带动鄂尔多斯市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
科技:绿色转型的“助推器”
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总抓手,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把科技创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科技,正在为绿色低碳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赶超机遇,成为鄂尔多斯绿色转型的“助推器”。
纲举目张,方能事半功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科技兴蒙行动”。2021年9月7日,鄂尔多斯市委、政府推动成立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该研究院是自治区第一家双碳研究机构。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定位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碳中和创新平台。
如今,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壳牌合作的先进电解水制氢示范基地已初见规模,这一项目将助力鄂尔多斯新能源消纳和制氢技术效率的提升,为该市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保障。以碳中和研究院为“平台”,鄂尔多斯市还根据成果转化进程,引进孵化落地一批“高精特尖”企业,为建成中西部地区资源城市“低碳、零碳、脱碳”发展的样板和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加码”。
“我们已经与清华大学签署了专项合作协议,在未来5年围绕碳中和目标,打造既充满活力又有机协同的政产学研用的科技创新机制。”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王明培信心满满地说。
鄂尔多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政策力度和投入强度,推动科技创新,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各领域创新潜能。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科技厅对全区652家企业下达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1.63亿元,其中鄂尔多斯市115家企业获得补助资金4199.4万元,居全区首位。
2021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全力构建和完善“科技新政30条”“1+N”政策体系,以“政策落地年”为主题,通过“双倍增”“三清零”等科技型企业培育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引导和支持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2021年全市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170家,同比增长29%;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70家,同比增长53%。2021年全市规上企业研发费用上报64.75亿元。
人才:推动创新的“加速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
2021年9月《鄂尔多斯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围绕强化人才引进培养、搭建人才载体平台、优化人才服务措施、健全人才优先发展保障机制,以空前力度,推出30条79项“政策干货”,主动对标先进发达地区强化政策供给。
鄂尔多斯市委、政府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高度谋划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才鄂尔多斯”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人才开发投入,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动发展模式由资源驱动向人才引领、创新驱动转变。
“鄂尔多斯高新区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承担着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的使命,我们明确了建设区域高水平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培育引进科技型企业、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和急需人才、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六大重点任务,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鄂尔多斯高新区科技人才局局长尚秀珍表示。
今年4月初,鄂尔多斯高新区入园企业—鄂尔多斯市尚德艾康药业有限公司的抗癌药物开始中试生产,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脑胶质瘤原创新药ACT001在鄂尔多斯市具备了临床用药的生产条件。
据统计,鄂尔多斯高新区现有自治区级研发机构30家,其中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新型研发机构1家、重点实验室1家、企业研发中心1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工程研究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1家。“人才”充分发挥杠杆效应,成为每户企业、每个项目和科技创新主体发展中的“助推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十四五”期间,鄂尔多斯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度障碍,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发展环境。到2025年,力争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80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所有旗区科技创新投入平均达到10亿元,市本级科技创新投入超过100亿元,企业高新产业投入达到1000亿元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
能源升级、科技重塑、创新超越,“领跑”新能源,游目四野,鄂尔多斯的未来生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