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专记忆

  文/段永胜

  70年代末,我在内蒙古财贸学校学习、生活了两年。

  1977年,全国教育招生开始实行考试录取的办法,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娃娃来说,有了一条新出路。由于我回乡后一直担任大队会计,报考志愿时就报了内蒙古财贸学校。那时学校的录取比例很低, 大约百分之几。其实,我本人一直喜欢文学。命运的安排,之后从事了一辈子财政工作。

  1978年初,我接到录取通知书,3月1日入学报到。那时的农村娃娃基本上哪也没去过,想到一个人去呼和浩特上学真有点胆怯,就让走南闯北的叔叔送我到呼市。那时呼市也很小,列车快到呼和浩特站时,首先看到最高的楼是外贸大厦。火车站也很小,出站口停着一辆大卡车,上面打着横幅“内蒙古财贸学校欢迎新同学”。

  新生入学都有一个月的军事训练。学校生活条件不好,新生们每天军训的强度大,可吃的只有水煮白菜、钢丝面、少量馒头。有时饿得实在不行,就去学校旁边的教学饭店买碗米饭,蘸上些免费的酱油充饥。一个周日,我们几个同学一起上街,走到南茶坊已近中午,几个人说去小饭馆吃口饭吧,可是谁也没有粮票。那时候,没有粮票饭馆是不给卖饭的,幸运的是我们却遇到了一位好心人,给了我们些粮票,总算是吃了一顿饭。那时,我姐姐时不时托人捎来一些炒面、烤干的馒头等。一天,来自四子王旗的魏悦同学家给他捎来大概用一只羊做成的肉酱,不到一个星期,同学们就给吃了个精光。那个时候,学校实行助学金制度,我享受二等助学金,每月16.5元,扣去伙食费14元,2.5元供自己支配。

  内蒙古财贸学校本是一所大学的基础,后来改为中专学校,老师的水平都很高,我们这些文化课薄弱的学生非常珍惜这大好学习时光。一次教学实习,我被分配在呼市土左旗兵州亥供销社实习,那里的会计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工作经验非常丰富,还参加过财会教科书的编写。我从他那里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许多实践经验,更学到他诚信做账的高尚品格。

  内蒙古财贸学校坐落在海拉尔路的麻花板村附近。那个时候,我们看场电影需要走几里地到东边的内蒙古军区后勤部礼堂,或者到西边内蒙古气象局礼堂。每回礼堂门口守卫的战士一看我们几个穷学生又来了,就让我们免费观影。

  我们班可谓人才济济,林凤同学打算盘非常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晓宇同学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美枝同学“二人台”唱得真棒,智灵同学真如其名,智慧灵敏,日后成了商界大老板……是他们带动了班里的学习劲头,活跃了文艺生活气氛。

  每到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就计划着花2.5元买一张呼市到萨拉齐的硬座车票,提前20多天给家人写封信或发个电报,告诉他们哪天骑自行车到萨拉齐火车站接我。等到下了火车,坐在自行车上,走在凸凹不平的土路上,颠颠簸簸30多公里后,才算安全到家。

  1980年初,分配计划公布了,我被分配到了自治区公安厅,当时很高兴。但是,去公安厅报到后才说要分配到偏远的劳改监狱,因为不懂所以很恐惧,便申请将档案退回人事局重新分配。这样,三转两调,我一直焦急地等到大年三十,才通知被分配到了内蒙古冶金地质公司。这时,我才安心地坐上空荡荡的火车回老家过年。

  转眼40多年过去了,回顾我的成长历程,尽管后来又上了大专、本科、研究生,在工作上也更上一层楼,可真本事还是在内蒙古财贸学校学到的。这里是我的根基,是我人生的出发站,感谢这所学校以及那些诲人不倦的老师,还有奋发向上的同学们。

  中专的生活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九州
   第03版:首府
   第04版:小记者
   第05版:小记者·习作
   第06版:发布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读书
   第09版:公益广告
   第10版:环球
   第11版:热度
   第12版:健康
   第13版:风铃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娱乐
   第16版:体坛
中专记忆
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