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玉“聚日月之精华,集天地之灵气。”在先秦、两汉时期,大量玉器被用于礼仪或丧葬。到了汉末三国,由于连年战乱,社会大力倡导简葬,玉器渐渐成了墓中的“稀客”。1956年,洛阳发现了一座几乎被盗空的曹魏正始八年墓。就在考古人员以为要失望而归时,在墓室的角落中发现了一件滚满泥土的器物,清洗过后,它惊艳了所有人。这是一只完美无瑕的白玉杯,千年掩埋未损分毫。玉质温润洁白、通体光素无纹,杯身抛光细润、线条浑然天成,颇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韵味。
别看白玉杯外表如此简约,在1700多年前,想要达到这种极致的简约可不简单。
白玉杯的原料是一整块和田羊脂玉。羊脂玉是玉中极品,产自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古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地区)。在战乱不断的三国时期,千里之外西域的玉料极难获得。白玉杯恰恰印证了,虽然当时中原陷入战乱,但仍与西域各国保持着贸易往来的史实,它是三国时代丝绸之路交往的有力见证。
有了上好的原料,还需要配合卓越的雕刻技艺。杯口、杯身和高足均切割规整,折角分明,体现出魏晋时期追求自然之美的风格。
玉雕师中有句行话叫“方易圆难”,玉器中玉杯又是最难雕刻的。这件乍一看平平无奇的白玉杯,却实实在在反映了玉雕师的高超技艺,是汉代高超琢玉技艺的遗存。
自周代以来,玉器就是贵族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政治符号。西汉盛行厚葬之风,大量玉器被制成王室、贵族的陪葬品,比如西汉·刘胜金缕玉衣。“用玉殓尸”的礼俗达到极致。
三国时期受战争影响,社会崇尚简朴之风。“礼仪玉”“丧葬玉”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生活的实用器,或是用作装饰的工艺品。
据专家考证,白玉杯并非“丧葬玉”,而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心爱酒杯,更是汉末玉器“世俗化”的生动写照。(据央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