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3日


酒缘

《北方新报》(2017年1月23日) 16版

  青年的父亲曾经滴酒不沾,他第一次喝酒是为了一个姑娘。

  那年,父亲在一所民族学校任教。学校里大部分师生是蒙古族,和父亲住一个宿舍的胡老师就是蒙古族。在父亲眼里,胡老师就是大哥,在胡老师眼里,小刘老师(胡老师称父亲为小刘老师)就是小弟。小弟勤快,早早地劈柴、生炉子、烧炕,也早早地把大哥沏好的茶当剩茶倒掉,大哥却只是嗨一声,从来不生气。小弟和大哥一同享用蒙古族风味小吃,却不肯喝胡大嫂自己酿制的奶酒。这让胡老师很不解,蒙古族是个无酒不欢的民族,喜欢饮酒,且要一醉方休。小刘老师不能与他同饮同欢,这让胡老师心有不甘。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学校新分配来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自打这位小李老师来,小刘老师就有了心思,后生喜欢上姑娘,胡老师觉得这是自然的,成就一对姻缘,更是积德行善,胡老师就想做个月老,撮合这件好事。可这个小刘老师,一上讲台,就如雄鹰飞上了蓝天,在个人问题上,却如一只绵羊。胡老师探问,他也闭紧嘴巴,胡老师却忍耐不住,小弟的终身大事,做大哥的哪能冷眼旁观!得给小弟添柴点火,于是,他就筹划了一次聚餐,也就是酒会。被邀的不仅有学校的蒙汉满各民族老师,分管学校的公社副书记沙书记也要入席,如果小刘老师不参加,那就说不过去了。

  胡老师的眼光早就扫描出,学校里另一位单身的男老师吴老师对小李老师也有好感,用今天的话说,吴老师是另一款的,他工作成绩一般般,幽默指数却是高高在上。蒙古族汉子的性情,情敌的较量,要明争,不要暗斗。于是,小刘老师和小吴老师就被安排坐到了邻座。

  饭桌是两张炕桌拼成的,摆在公社食堂的那盘大火炕中央,沙书记亲自劝酒,各位蒙古族老师呼应,有的蒙古族老师酒兴上来,唱响了祝酒歌,小刘老师和小吴老师架不住这热烈的气氛,很快也来了兴致。后来小刘老师回忆,说突然有了豪迈的感觉,喝就喝,人生难得几回醉!小刘老师于是一甩平日的斯文腼腆,和蒙古族兄弟开怀畅饮起来,小吴老师也一样。一杯杯烧酒下肚,烧起了小刘老师倾吐心声的欲望,话多了起来,而小吴老师平日就是大伙的开心果,此刻,更是一张嘴噼里啪啦。胡老师事后和人聊起他组织的那次成功酒会,总会以“酒后吐真言”为主题开讲。眼看小刘老师和小吴老师的酒劲上了头,脸红了,火候到了,胡老师便问两位年轻老师:“你们觉得小李老师怎么样?”他们都说好。胡老师接着追问:“想不想让小李做对象?”

  小刘老师回答:“想,就是不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这话要搁在平日,打死他也说不出口,后来小刘老师回忆说,勇气和胆量就是被酒劲提升上来的。小吴老师的回答继续延续他的幽默:“青蛙还想吃天鹅肉呢!我瞧上了人家,人家却长腿一挑,撂给我个脚后跟。”有老师认真地纠正,是癞蛤蟆,不是青蛙。吴老师也严正申明:“我这模样总够得上青蛙吧,哪能是癞蛤蟆!”大伙哄笑,笑声的尾音刚融化在酒气里,只听咕咚,小刘老师第一个醉倒在了炕上……

  第二天上午,父亲在酣睡中做着娶媳妇的美梦,现实中,胡老师正帮他实现这个梦。胡老师已经把小刘老师的心意转达给了小李,把小刘肯定了又肯定,然后让小李表态,可小李白里透红的脸腾一下红透了,头也像成熟了的麦穗低垂着,得!又是位没有酒不开口的主!胡老师不由得摇头,有了,胡老师一拍大腿,对小李老师说:“你就点头‘愿意’摇头‘不’。”小李老师对小刘老师其实也有好感,这感觉也只能藏在心里,哪敢轻易暴露!也亏得有胡老师撮合,不然,他们就不会结婚,也就不会有我,也就不会有这篇回忆了。

  是了,父亲为一个姑娘喝酒,那姑娘就是后来我的母亲。而父亲呢,不喝则已,一喝,就如跨上马背,放马到了草原上,一喝喝了半辈子。随着岁数的增长,父亲的酒量也在提升,让母亲担忧的是,他一吃饭就要喝酒,父亲把酒瓶拿到饭桌上,母亲拿下,父亲拿上,母亲再拿下,父亲让过母亲几个回合后,就乘着酒劲耍起了威风:“你让我戒烟,我戒了!你又让我戒酒!戒!戒!这酒不戒啦!要戒,就干脆点,连饭也戒掉……”

  一次婚宴,父亲照例,吃得少,喝的多,但,这次身体拉响了警钟,刚回家就去了医院,医生警告父亲,您这是高血压,先注意饮食两个月,血压还高,就得服药了。这注意饮食,最要紧的就是不能喝白酒……医生的话父亲听进去了,也很有毅力地遵从医嘱。

  那,父亲与酒的缘分是否就此终结了呢?反正老妈一听到有人说戒烟戒酒如何不好戒,她就把老爸搬出来当范例。父亲不再醉酒,他改而沉醉于厨艺中。那天,一盘香味扑鼻的红烧鸡端上桌,我们说,好吃!好吃!老爸说:“好吃吧!你们猜这鸡怎么就这么好吃?”“您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出您的诀窍来!”我催促。

  老爸说:“我先用花雕酒煨它,这只鸡喝了我半瓶花雕酒呢!”文/刘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