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7日


外卖平台
文/然 玉 画/王 铎

《北方新报》(2017年3月17日) 07版

  

  

  去年“3·15”期间,有媒体调查了一些外卖平台加盟餐馆,发现多家外卖平台上光鲜亮丽的加盟店,实际上环境差到不堪入目。一年过去了,如今这些外卖平台加盟店的情况有没有改善?近日,记者再次暗访广州网络外卖平台现状,发现情况仍让人担忧。脏乱差的小餐馆只需要给中介一点小钱,就可以顺利通过平台审核。调查组记者用公厕和停车场作为地址申请开店,竟然都能通过网上审批流程。

  如果说,之前外卖平台的重重乱象,尚且可以归咎于“新生事物不可避免的试错”,那么如今这一已近成熟的行业依旧混乱如故,就不得不多加深思了。特别是在2016年《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施行之后,针对网络外卖,事实上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立法规范。在此背景下,各家外卖平台自身的主观过失与管理不善,无疑应当承担起更多责任。

  毋庸讳言,某些网络订餐平台,至今仍不能对其内部庞杂而粗糙的职能板块施加精细化的管理。于是,我们看到所谓线上资质审核人员故意放水,看到了所谓实地审核业务员“收个红包”就睁只眼闭只眼……凡此种种,其实都不是网络订餐行业的独有现象。可是,随着网络外卖越发嵌入现代社会,随着这类企业慢慢壮大成熟,网络订餐平台无疑有义务将重心从原先的跑马圈地抢市场,更多转移到优化内部管理架构、建构企业商业伦理上来。也只有这样,其才能真正从丑闻漩涡中抽身出来。

  ◎画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