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7日


大学生应补好金融课
文/吴云青

《北方新报》(2017年3月17日) 07版

  

  

  据媒体报道,在监管重压下,校园贷业务平台数量急速下降。截至2月底,全国有7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比2015年少34家,且其中53家开始涉足白领等市场。

  校园贷平台缩水,似乎意味着大学生身陷网贷漩涡的概率要小一些了,但笔者回想此前各家媒体包括本报的相关报道,仍觉得一口气不能就此放松。因为那些报道所暴露出的问题,显然不是严管网贷平台所能解决的。诸多案例中,不懂法律、三观不正的大学生数量令人惊讶。

  应该说,网贷平台的缺陷能通过法治手段解决,高校管理亦可查漏补缺,大学生的“免疫力”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就算网贷平台规范了、高校管理到位了,大学生也不能一辈子待在校园里,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新诱惑,如果连恶性校园贷的那些粗浅招数都破解不了,以后可咋整?

  金融知识匮乏、法制观念淡薄、价值观念偏差,究其根源,这个“锅”不该全由高校来背,但作为大学生身份转向社会人的缓冲区,这些问题的后果开始在高校集中显现。高校如果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在这方面多留意,多下功夫进行引导,应是能够起到一些防范作用的。但说真的,具备一定的金融和法律常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本不该是进入大学之后才应补课的内容,在中学之时就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教育,把金融课上好。

  ◎快言快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