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


读书:天下第一等好事

《北方新报》(2017年4月22日) 12版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说到读书,我总会想到两句广为传诵的名言,一句是清代官员自题的书房楹联,“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一句是拉美文豪博尔赫斯带有启示录色彩的智慧箴言,“如果有天堂,我想一定会是图书馆的样子”。由此可见,无论东方西方,他们都将读书的意义,指向一种无上的幸福。

读书,能帮我们拒绝喧嚣和浮躁,帮我们建立强大无匹的内心世界,甚至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如西哲培根所云,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如是等等。在潜移默化和岁月流转中,读书的确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格局,并深刻标画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分野。

当然,真正对一个人精神成长有益的书,是那些经过历史淘洗而流传下来的,富有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的经典,无论是文学名著、人文社科类著作,还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一个人阅读的界限,大致等同于这个人精神世界的界限。要深入地了解一些事物,一些艰深的大部头还是要看的,这就要下笨功夫。的确这样是要费力一点,但正因为这个费力,才能逼得你动脑去整合、分析,归纳,在无形中磨砺着你的思想,同时将对事物的认识推向深入。

“人生识字忧患始”。思想是读书和启蒙的产物,既是财富,也是沉重的负担。具体到读书这个话题,没有沉潜持久之志,没有坐冷板凳的耐性,的确容易将读书视为畏途。尤其当我们面对经典,面对一位真正的大师,面对非同寻常的思想高度,在柳暗花明、拨云见日的狂喜到来之前,必先走过一段山重水复、浮云蔽日的漫漫苦旅——这绝对不会是轻松的体验。

然而苦乐也全在你一念之间。我们可以想想看,读书为我们提供认识世界的种种方法,让我们具备怀疑的意识和精神,培养我们的想象力、批判力和创作力,这些东西价值几何?读书能涵养精神,拓展心胸,这个收益算不算大?有些书对你现在帮助不大,但可能在不经意间影响了你的一生,它的作用可能在几年后,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发挥。如果一切都带着个急功近利的目的,我们的人生会少很多乐趣,更可能会错过很多东西。

对于很多人而言,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只不过是一个纪念读书的日子。但是从广泛的意义上讲,读书不应该成为一种被提醒和标榜的符号,而更应该成为自知与自觉的行动。

文/刘东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