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4日


2016:良好开局让北疆风景线熠熠生辉
——我区经济运行述评(上篇)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4日) 01版

□本报记者 杨帆

2016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一瞬,却注定被内蒙古人铭记。

在这个熔铸着艰辛与汗水的时段里,经过市场需求约束趋紧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内蒙古以决胜“十三五”的勇气,推动经济之舟破浪前行,续写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进行曲,揭开了“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区经济恢宏开篇的崭新一页!

在这段蕴含着奋斗与荣光的岁月里,经过适应新常态等一系列蝶变阵痛,内蒙古以稳中求进的智慧,取得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骄人成就,成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中最引人入胜的内容。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成的稳增长,是决定内蒙古经济发展前途的一次重要“蝶变”

一段辉煌的铸就,蕴含多少艰辛探索?

一场由传统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明显、发展短板凸显、杠杆率较高和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催生的供求结构失衡,成为内蒙古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必须疗治的“硬伤”。

靠什么“疗伤”?靠什么稳增长?靠什么续写经济发展的辉煌与荣光?内蒙古必须作出抉择。

“采取更加务实、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举措,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盯项目落地建设,全力以赴稳增长。”——进入2016年秋,经过走访调研,自治区党委的共识进一步升华。

共识凝聚力量,改革见证发展。

这种发展,是内蒙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交出的满意答卷:

前三季度,内蒙古分别去除钢铁和煤炭过剩产能291万吨、330万吨,提前完成全年任务,为全区传统低端产业迈向中高端腾出了空间;

前11个月,通过去库存,全区住房待售面积比去年同期下降12%以上,为我区盘活房地产存量资金和推动相关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留出了空间;

截至11月末,通过去杠杆,全区企业负债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出现降势,而支持传统产业升级的贷款余额却超过万亿元,为传统产业在延伸产业链中走出困境创造了资本条件。

答卷改写命运,选择推动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传统产业在多元化发展中重获新生留下回旋余地——以传统优势产业、传统行业升级改造为主的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建设,成为2016年内蒙古经济发展亮点:

佳洋牛肉食品加工一体化项目、金草原牛羊肉屠宰深加工项目、润海源8000万只肉鸡产业化项目在我区的开工建设,正大集团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综合示范项目在我区的建成投产,再次开启我区畜牧业升级发展的大幕;

我区首条高铁项目——张呼高铁项目的全线开工,蒙东首条高铁项目——通辽至新民北客专控制性工程的启动,呼和浩特地铁、包头地铁项目的陆续开工,真正开启了内蒙古交通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大幕,“高铁时代”“地铁时代”的触手可及,将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