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5日

《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
塑造新型的理性民族主义精神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5日) 11版

□刘英团

当下中国,没有哪个目标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具诱惑力和想象空间了。在《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一书中,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如是说:21世纪西方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崛起改变的将不仅是世界经济格局,还将彻底动摇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郑永年在《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中认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价值体系,民族主义的目的在于培养民族成员的民族自我意识、态度和行为取向,以推进和保护民族利益为己任。”他强调: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任何一种类型的民族主义的目标都是为本民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找到一种政治表达;民族主义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民族主义是一种近现代现象,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历史大浪滔滔,大国崛起的历程和思路各有不同。郑永年在《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中强调,“民族国家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新的时代,既需要人们对民族的自信,也需要保持虚心的学习态度。“盲目的民族主义会走向封闭,封闭会走向落后,走向衰落。这既是世界历史的经验,也是中国本身的历史的经验。”这就要求塑造新型的理性民族主义精神。

民族复兴,总是以思想为先导,以制度为支撑。“中国之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我们这个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运,我们也要写一本书出来。”这是毛泽东在1945年的回答。“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82年,邓小平在谋划改革开放的蓝图时这样说。民族复兴之路与世界发展大势的交汇点上,不管人们喜欢与否,民族主义已成为当代中国的现实,它也必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郑永年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但是,无论如何他与中国的民族国家有关”,“是动员还是调控,既取决于国内发展的需要,也取决于国际政治环境”。即,“国家可以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来动员和调控民族主义。”就眼前而言,必须化大力气把民族主义纳入法制和法治的轨道,否则民族主义会释放出破坏社会秩序的巨大能量。

《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

作者:郑永年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