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5日

《我相信中国的前途》:
用大历史观阐述中国前途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5日) 11版

□半塘月

《我相信中国的前途》的作者历史学家黄仁宇,凭着一个历史学家的睿智和良知,用其独特的长时段大视野历史观,透视百年中国历史进程。他积极探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途径与方法,并从近代中国发展规律中,预言中国必将拥有一个光辉的未来与光明的前程。

本书包含了《中国近代史的出路》《中国现代的长期革命》等9个篇章,主要内容是他以中国历史与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文字,可谓晚年学术思考的结晶。在书中,黄仁宇倡导“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呼吁各方少些“唯己主义”,减少意识形态或道德上的偏执,而要达成面向未来的发展共识。

黄仁宇的作品之所以广受广大读者喜爱,就是因为他捡起了中国史学的优秀传统——叙事,即善于讲故事,生动形象。书里对史料详加分析,并以此为原点,展开叙述,从而洞察到未来发展的秘密,得出中国的未来势必美好美满的结论。同时他提醒读者,要避免无谓的意识形态纠葛,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得到发展的那些因素,社会主义国家也应该借鉴吸收,因为这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共同经验。

那么,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呢?书里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要在各级各层的管理上,要走数字化管理模式。不难发现,这里所谓的数字化管理,其实质就是“精确化管理”,作者指出各种有形无形的社会资源,可以公平地加加减减,废除特权和打破社会隔绝等情况。他乐观地预期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能够提高生活水平,使我们的国家具备条件进行数字化管理。

黄仁宇的写作手法很是独特,那就是先从“短时段”讲起,慢慢进入到“长时段”。如他的《万历十五年》,名义上写的是1587年,这一年海瑞之死,一次误报的上朝事件,从这些事件入手,涉及明朝的礼仪制度、官僚制度、帝制,这已经是属于中时段的内容了,之后,他又把文官制度扩展到唐宋甚至秦汉,这里面就有了“长时段”。我们也不难发现,由短而中而长,展现其分析思想,这就是他的“大历史观”,同时他不是只要叙事不要分析,而是通过先叙事再分析,以表达他的大历史观,这无疑是科学而生动的。

本书读后不但使我们能明确中国发展的规律与方向,还在阅读中使自己明智明心。

《我相信中国的前途》

作者:黄仁宇

出版社: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