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

鉴言
看待雾霾 理性不可少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10日) 11版

冷空气终于来了。雾霾中的人们,等来了想要的风。前些天,华北、黄淮等地遭遇2016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广泛的雾霾天气,京津冀等地空气出现严重污染,多地PM2.5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AQI指数频繁“爆表”。

冬去冬又来,雾霾在供暖季再度入场。有人认为治霾简单,其实它不是环保部门搞几个猛招就能瞬间解决的事情,就算有猛招也不能用,这些猛招包括:关停炼钢厂,关闭火电厂,取消集中供暖,减少重型汽车上路……真这样了,你会干吗?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所有的选择都是有代价的,都是需要成本的。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个概念。

很多人讨论雾霾的时候,眼里就只有雾霾;这是不对的,事物是相互关联的,雾霾并不是独立的存在。雾霾到底在我们的生活中,该排在怎样的位置?或者说,你愿意为雾霾付出什么?想清楚这个问题,你才能做出理性的回答。

比如为了治霾,让你掏更高的电费,你愿意吗?让你不再享受集中供暖,你同意吗?让你用车成本大幅提高,你点头吗?别觉得这是胡扯,关闭厂房不只是工人失业肯定还有物价上涨。从来就没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关键是如何在两害相权中做出相对更优的选择。

既要考虑对这一部分人的影响,也要考虑对另一部分人的影响;既要考虑短时的影响,也要考虑长期的影响。否则,必然过犹不及。很多人怀念过去没有雾霾的日子,觉得那是天堂里的岁月;单独考虑雾霾问题,的确是这样。可你不妨也看一看,家里如今在用的所有东西,那时候有多少是存在的?让你换,你真愿意换吗?

治霾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治霾要讲科学,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二个概念。讲科学是不可能立竿见影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相关数据的变化而不是单纯地观察有没有雾霾。

还有一个概念,就是不要看人们每天声讨,更要看他们如何选择。如果雾霾真那么可怕,北京人口为何还越来越多呢?说明与雾霾相比,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而且是重要得多的东西。说明雾霾在人们做选择的时候的分量,要比在嘴巴上说的时候轻得多。你得问问自己,你真有那么怕雾霾吗?

看人们做什么,要比看人们说什么,准确得多。同样,对你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过嘴瘾,而是选择去做点什么。理性的人,不必指望雾霾今年来了明年就会没有,一方面尽可能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另一方面也为治霾付出自己可以承担的一份力量。(舒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