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


全力振兴实体经济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张永军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12日) 05版

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石,离开实体经济这个强大根基,经济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针对上述内容的全会精神,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体会,并以实际行动加以贯彻落实。

从当前发展形势和大局看,振兴实体经济就要把握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要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这需要在立足区情、因应形势、把握大势中抢抓机遇,顺势而为。而善于把握大势,紧跟时代潮流,就能在振兴实体经济中有所作为。而要有所作为,“三个坚持”不能少。

一是坚持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方向,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要求,改造升级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金融、物流、文化、商务会展、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明确实体经济发展方向。要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坚持以质量兴业、以品牌兴企,立足地区资源优势,发扬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工匠精神”,抓好质量、品牌、标准化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围绕六大基地建设,找准技术创新难点和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围绕我区发展薄弱环节,找准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全面提升要素支撑能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活力源泉。

三是坚持市场引领、创新驱动,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动力。紧紧把握市场脉搏,顺应能源革命、生物革命等技术变化趋势,一方面要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争取谋划更多能够获得国家资金支持的民生、基础设施、城镇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另一方面要顺应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需求,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发展信心,撬动更多高质量的民间资本参投实业发展。

从当前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看,振兴实体经济就要发挥好投资和消费的引擎作用。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投资和项目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加强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储备、抓好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及后期管理服务,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形成重大项目事前、事中、事后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真正实现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这就需要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在推动三次产业发展中更加注重现代服务业培育。同时,在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中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在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中更加注重绿色农牧业、节水农牧业、效益农牧业投入;在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中更加注重旅游、金融、物流、文化、商务会展、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实现以投资转型引导产业转型,以产业转型提升经济质量。

三是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支撑作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顺应消费升级的需求来谋划产业转型。要做好释放消费潜力的基础性工作——围绕便利化,增加便民消费性基础设施投入,强化实体经济发展支撑;围绕个性化,增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创新实体经济发展业态和模式;围绕多样化,增加消费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

从增强发展后劲的角度看,振兴实体经济就要抓好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发展实体经济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要素体系支撑——特别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必不可少。

一是要强化七大网络体系建设,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支撑力。基础设施滞后是我区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要围绕构建“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建设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七大网络体系。重点加大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复线建设,提高交通通行效率,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物流成本,提升我区优势特色产业竞争力。

二是强化资本市场建设,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地方资本市场建设滞后一直是我区市场主体培育、产业发展的“瓶颈”。这就需要我区兼顾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双重发展需求——一方面,要下大力气落实好《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办等部门关于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工程试点指导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着力推进企业上市,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另一方面,要推动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发挥政府投资的积极引导作用。

三是完善人才政策,强化人才要素支撑。要发展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于一身的全区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支撑内蒙古制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多作贡献。要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更加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建立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机制,从而加速内蒙古现代化建设进程。

(作者为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