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PPP的春天来了 ——2016年我区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道(一) |
□本报记者 王连英
“近期自治区财政厅与区内6家金融机构签署《自治区PPP基金框架合作协议》,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其中自治区财政出资20亿元,吸引金融机构基金180亿元。按照基金投资单个PPP项目10%投资额度比例测算,内蒙古PPP基金预计将带动社会投资2000亿元。”——日前,这条来自权威媒体的消息很快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也让那些商业嗅觉敏锐的人意识到:内蒙古PPP的春天或将来临。
PPP作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全新的投融资模式,2016年的内蒙古PPP工作风生水起。
就在前不久,国家PPP基金公司与我区合作成立了57亿元的中政企内蒙古基金,中国PPP基金公司出资50亿元,自治区出资7亿元。我区成为首批与中国PPP基金签约合作设立子基金的9个省份之一,这为推动我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PPP基金公司与呼和浩特市、兴安盟、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分别签署5个PPP项目的投资协议,包括呼和浩特新机场、呼和浩特市公租房、兴安职业技术学院、金山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园、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等项目,涉及交通、民生、教育、产业、体育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中,中政企内蒙古基金直接投资金额约30亿元,有望带动全社会投资近350亿元,对于我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引导起到了积极作用。
事实上,中国PPP基金公司对于内蒙古的青睐早在其运营之初就已开始。
2016年7月,中国PPP基金股权投资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2号线24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与中国PPP合作的项目,为我区与中国PPP基金合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中政企内蒙古基金的落地,标志着我区与国家PPP基金公司从单个项目的投融资合作提升到基金层面的深度合作。
这一切成效的取得,源于自治区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财政投入方式的努力。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特别是2016年,自治区财政厅紧紧围绕“项目落地”这一主线,指导盟市研究制定本地区PPP项目年度落地计划,明确项目落地比率。全区181个国家示范和自治区推介项目中,70个项目进入执行阶段,落地比例达到1/3以上,投资规模为985亿元,可吸引带动社会投资810亿元。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目前,我区进入国家PPP信息系统的项目数和投资额均走在了全国前列,项目落地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加快现代基础设施网建设,在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电力、城市地下管网和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确定了一批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这些项目和工程的实施,需要高强度的资金投入,这将为我区PPP提供前所未有的“用武之地”。我们相信,PPP作为当前一种全新的投融资模式,在内蒙古建设基础设施与公共事业中,将大显身手,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