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7日


对话人: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7日) 07版
巴彦淖尔市委常委、临河区委书记 李理

巴彦淖尔市委常委、临河区委书记 李理

本报记者 韩继旺

【核心提示】

2015年末,临河区已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场16个;全区肉羊规模养殖场(户)达4429个;临河区现有肉羊屠宰加工企业43户;各类绒纺企业34户;羊乳产业正逐步兴起,现已引进5000只奶山羊。

临河区累计投入肉羊产业扶持资金2.8亿元,为产业发展夯实资金保障;争取国家肉羊产业项目资金1000万元,通过和银行协商,利用杠杆效应,放大20倍为养殖户发放贴息贷款2.1亿元。

利用企业旧厂区,改造建设电商产业园区,现已入驻电商企业30户、个体网商创客113户、快递企业10户,促进了临河区电商产业快速发展。

韩继旺:从“北方羊城”到“中国羊都”,临河区一直以来在羊产业发展上都是不遗余力,请问李书记对于羊产业整体发展规划是如何谋篇布局的?

李理:当前,临河全区上下正在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我们将按照党代会提出的促进“五化”协同发展要求,全力打造“北方羊城”升级版,在以下五个方面持续发力,建设“中国羊都”。一是夯实一个基础,就是夯实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础。2017年要培育1个国内知名的肉羊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10个种羊场,200个规模养殖场。二是畅通一个渠道,就是畅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2017年要围绕已建成的国内首家羊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建成大型活畜交易市场、无害化处理厂、冷链物流交割库,真正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交易。三是建立羊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内蒙古河套农牧业技术研究院。四是培育三大产业,就是培育肉羊、绒纺、羊乳三大产业,积极构筑地方特色的羊产业体系。五是打造五大基地,我们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念好羊经、壮大羊业、发好羊财、建成羊都”,力争把临河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羊养殖基地、最大的肉羊加工基地、最大的活畜交易基地、最大的种羊繁育基地、最大的无毛绒集散基地。

韩继旺:从种羊饲养、商品羊育肥、饲草料供给到屠宰加工、羊绒精纺,临河区正在形成一条颇具规模和特色的羊全产业链,请李书记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整体情况?

李理:目前,临河区已发展成为集肉羊养殖、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羊产业规模优势明显,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一是产业链完整。2015年末,临河区已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场16个;全区肉羊规模养殖场(户)达4429个;临河区现有肉羊屠宰加工企业43户;各类绒纺企业34户;羊乳产业正逐步兴起,正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现已引进5000只奶山羊。二是发展优势明显。临河区地处农牧交错带、畜牧养殖黄金带,空气干爽,阳光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发展肉羊产业的最佳区域。全市可年产秸秆1200万吨,理论载畜量3000万只羊,尚有约1000万只肉羊的养殖潜力。临河区属典型的舍饲半舍饲农区,绿色的饲草料,为生产出享誉国内外的优质、味美的羊肉产品,为占领国内高端市场、打响品牌提供了优越条件。三是四季均衡供市。临河区目前已经成为重要的肉羊屠宰加工和商品集散中心,生产加工的5大类260多个种类的羊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港澳,出口中东,市场美誉度、占有率呈逐年上升态势。

韩继旺:在经历了近两年的低位运行后,市场上羊肉价格最近有所上涨,请问临河区在养羊业进入低谷后是如何扶持养羊户渡过难关、推进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

李理:我们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共渡难关”工作思路,加大政策资金和市场引导扶持力度,切实保护养殖户收益,羊产业呈现出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一是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屠宰加工企业主动承诺不降低收购价格,最大程度保护了养殖户利益。我们在巴彦淖尔开发区建设肉羊加工产业园区,现已入驻大型屠宰加工企业4户,内蒙古河套农牧业研究院入驻园区,形成了科研、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肉羊产业园区。二是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我们及时加强产业运行调度分析,组织肉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场、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讨应对措施,抱团取暖、共度寒冬;及时收集发布品种、数量、品质、价格等相关市场信息,搭建养殖户与企业沟通平台。三是政府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两年来,临河区累计投入肉羊产业扶持资金2.8亿元,为产业发展夯实资金保障。争取国家肉羊产业项目资金1000万元,通过和银行协商,利用杠杆效应,放大20倍为养殖户发放贴息贷款2.1亿元;中央财政和京津风沙源等项目经费两年投入6000万元,区政府投入动物防疫保障经费1000万元;通过政府的强力推动,肉羊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

韩继旺:如今以“互联网+”为主的电子商务模式广泛运用到了各行各业,请问李书记临河区在推动羊产业发展上有没有借助“互联网+”,有何新的尝试和探索?

李理: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巴彦淖尔市提出,要打好绿色牌,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要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线上“河套馆”。我们将全面落实李纪恒书记调研指示精神,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羊产业快速发展。这方面,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突破。建立国内首家羊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目前,已有1118家会员进驻,交易较为活跃的有60家,累计交易额2.6亿元,可为广大会员提供羊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信息资讯、资金结算、物流配送、供应链融资等服务。建设电商产业园区。我们利用企业旧厂区,改造建设电商产业园区,现已入驻电商企业30户、个体网商创客113户、快递企业10户,促进了临河区电商产业快速发展,打通了地区绿色特色农畜产品销往国内市场的便捷通道,有效提升了市场知名度。积极推动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引进了赶街网、乐村淘等国内电商企业,积极扶持本土电商企业“第一产业”发展,目前共设立农村网点335个。下一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擦亮绿色特色农畜产品金字招牌,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建设占地500亩的全国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建设冷链物流、产品交割库等配套设施,完善线上、线下交易体系建设,推动羊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实体化运行,努力打造全国肉羊价格“巴彦淖尔指数”。引进企业建设大数据中心,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用信息化来改造我们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发展水平,使绿色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成为临河区“绿色崛起、赛过江南”的特色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