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3日


创新组织工作模式更好地服务百姓
◎孙美霞 孙波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13日) 11版

达茂旗是包头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边境口岸旗,是建设呼包鄂经济一体化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

如何在88.6公里的边境线上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和服务群众的作用,达茂旗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少数民族边境地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组建了以满都拉镇党委为主,巴音花、查干哈达两个边境苏木镇党委为两翼,9个驻地部队、单位党组织为补充的北疆联合党委,形成了服务群众、维稳固边、共建共创的长效机制,为筑牢祖国北疆“两个屏障”,打造自治区向北开放的“桥头堡”,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支撑和组织保障。

沟通协作更高效化

2016年,达茂旗在边境一线危旧房改造工程中,率先选取新型节能房建设项目,这种绿色环保、保温坚固的住房,最终在全旗推广使用,而这正得益于北疆联合党委作用的发挥。

据了解,该项目最初是由北疆联合党委委员、满都拉镇额尔登敖包嘎查支部书记巴图陶格套向联合党委联席会议提议,经北疆联合党委考察、研究,最终决定在边境三苏木镇正式实施。

但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边境牧区的特殊性,一些如草场碾压、边境施工管控等问题,影响了施工进度。为了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北疆联合党委定期开会研究,对发现的问题与有关单位积极沟通,一些面上的问题得以当场解决,需进一步研究的得到加快落实。

同时,各成员单位也把这项民心工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特别是边防部队、边防派出所等单位指战员,主动帮助牧民搬家、运送砂石,为拆除旧房的牧民搭建临时居住的蒙古包……军警民同心同力,经过5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在满都拉镇、巴音花镇、查干哈达苏木边境地区建设的108套新型材料房如期完工。

依托满都拉口岸发展,从2014年起,满都拉镇连续举办了3届中蒙满都拉杭吉口岸文化节。每一届活动的举办,都离不开北疆联合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成员单位党组织的全力支持。满都拉镇牵头组织,巴音花镇、查干哈达苏木积极参与,边防部队、派出所做好安保,该项活动被打造成为了达茂旗对外开放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为边境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形成了中蒙两国经济文化交流互通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北疆联合党委经过不断探索,构建了‘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服务联抓、资源联享、文化联创’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工作合力,实现区域内单位互利共赢、深度融合,为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达茂旗委组织部长李永新介绍说。

固边维稳更长效

2016年,在1名边境网格信息员帮助下,警方在4小时内迅速破获一起重大走私案,查获违禁畜产品8.6吨。

这一案件的成功侦获和迅速处理,得益于北疆联合党委在边境管控中形成了“军管线、警管面、一线牧户管点”的“三级联防”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苏木镇党委、嘎查党组织与驻地边防部队、派出所结成共建对子,并在边境一线设立了40户北疆堡垒户,使每一顶蒙古包成为一个哨所,每一位牧民成为一名哨兵,构建了网格化的管控格局,形成边境维稳工作合力,有效维护边境安全稳定。2016年1名牧民被公安部评为优秀护边员。

在加强边境管控的同时,北疆联合党委还积极推动军警地三方联建共建,形成了“拥军爱民”的生动主题。2016年,满都拉镇派出所发现额尔登敖包嘎查身患疾病的牧民赵迪的冬储煤紧缺,迅速联动成员单位,前往她家探望,不仅解决了煤炭问题,而且还为她办理了低保。

服务群众更精细

阿拉腾花是满都拉镇巴音哈拉嘎查的一名普通牧民。2011年,她的儿子呼斯仁被查出患有尿毒症,为了挽救生命垂危的儿子,她将自己的肾脏移植到儿子身上。在生活原本困窘的情况下,她又收养了过世兄嫂的一双子女。

北疆联合党委得知这一情况后,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由成员单位包头海关与阿拉腾花结成帮扶对子,在帮扶2.5万元的基础上,为呼斯仁提供一个工作岗位,切实解决了困难牧户的实际问题。

北疆联合党委济危扶困的善举,不仅仅温暖了当地各族群众,也跨越国境线传递到蒙古国老百姓心中。2015年5月16日,蒙古国商人巴图巴特尔因车祸在达茂旗就医,伤势十分严重,北疆联合党委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送医和照料,并针对伤者医药费短缺的情况,积极组织社会募捐,筹集善款3万多元,及时解决了医疗费用的问题。在异国他乡得到素不相识的人们的关怀和帮助,巴图巴特尔充满了感激之情。

与此同时,北疆联合党委整合有关部门职能,积极调动驻地各方力量,实行区域网格化管理,组团打包服务,切实解决边境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困难,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中、温暖到牧民心中,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

截至目前,北疆联合党委已经征求各类意见165条,召开党建联席会议8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6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