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3日


沈爱胜:“就得为村民多办实事儿”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13日) 11版

□本报记者 戴宏 皇甫美鲜 郭俊楼

刚过正月十五,64岁的沈爱胜就闲不住了,“自治区前不久开的第十次党代会和两会传递了很多信号,我得把这些精神落实到村子的发展上。”

沈爱胜是乌兰察布市凉城县麦胡图镇金星村总支书记,是2016年自治区优秀嘎查村党组织书记。

在金星村当村支书,沈爱胜压力不小。“金星村成立了绥远省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当年各地农村建设的口号是:学大寨,赶金星。”沈爱胜告诉记者,村里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郭老虎是全国劳动模范,村里建起郭老虎事迹陈列馆,记录下郭老虎的先进事迹和金星村昔日的荣光。

担任金星村第五任党总支书记后,沈爱胜首先瞄准了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方向。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和外出参观学习,他带领村民由大田农业改为订单农业,将以前种籽玉米调整为种水果玉米、甜菜和万寿菊。尤其是种万寿菊,1亩地除去成本就能收入2600多元。与此同时,他带领村民养殖肉牛、肉羊。由于定位准确,市场行情好,如今金星村的年人均收入由6000元提高到了9000元。

收入提高了,村里贫乏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沈爱胜有些着急。为此,沈爱胜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方争取,先后购买了电教设备、电教光盘,定期组织村民观看、学习新近出台的政策和实用的技术知识。兴建了农民文化书屋,配备文化、种养技术、法律知识等类别图书1000余册,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充电”、休闲、放松的环境。购置了羽毛球、乒乓球、棋类等文体用品,组建起歌舞文艺宣传队。

“现在我们11个自然村,有10个都自发组建了秧歌队。农闲时,每天都要扭一扭。”村民牟金莲高兴地说,如今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可丰富了,村民之间扯皮打架、喝酒赌博的事少了,学习健身、唱歌跳舞的人多了,民风得到了转变。

在沈爱胜的努力下,金星村的变化可不少。电路改造了,村民不再为电压不稳而烦恼;公路修通了,村民们不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自来水通了,吃水难成为历史;新农合参保率达100%,村民不再为看不起病而发愁……

提起沈爱胜,朴实的村民们称其为“老黄牛”。而看着他辛苦忙碌,妻子心疼地说:“你还要不要命?你不为自己着想,还得为家里着想啊!”

廉洁赢民心,勤政惠百姓。郭老虎事迹陈列馆墙上悬挂的这行字,展示了共产党员的诺言,传承着郭老虎的精神。沈爱胜将其牢记于心,带着金星村村民们的期许,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