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3日


谨防“节后综合症”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13日) 11版

□杨利伟

春节7天长假之后,不少人还沉醉在过节的氛围中,尤其是部分党员干部春节之后工作不在状态,精神松弛,纪律涣散,出现了人员不到位或人到心不到的“节后综合症”。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无论对于单位还是个人来说,春节上班都是谋划全年工作的关键起点。然而一些党员干部抱着“不出正月都是年”的想法回到工作岗位,“节后综合症”明显,将空城计、开小差、没状态带到了工作之中。

节后得“收心”,这看似司空见惯的“小问题”,折射出的是党员干部缺乏责任心、纪律松弛、规矩意识缺失,不仅严重影响群众对干部作风的看法,更对政府形象造成极大损害。试想,“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党员干部,面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怎么能静得下心来踏踏实实地为群众服务?又如何能将作风建设的各项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业精于勤荒于嬉。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节后及时“收心归位”,已不单单是一句停留在口头上的简单要求,更是一项纪律和作风层面的刚性约束。春节过后,党员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收拾好心情,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调整好情绪,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迅速部署落实,并对照民心民愿,迅速走近百姓,帮助百姓办实事,特别是对春节长假期间发现的、积累的一些问题马上解决,不能因疲惫而惶惶度日,更不能因好玩而乐不思蜀,带“病”上阵。领导干部更要身先士卒、当好表率,带头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第一时间把“精气神”从过节的放松状态中提振起来、凝聚起来,及时把思想从“节假日”状态切换到“工作日”状态。

与此同时,各地纪检监察部门也应加强明查暗访,建立监管平台,以零容忍的态度,零死角的力度,零界限的深度,通过抓早抓小、严格执纪,对各类“节后综合征”出重拳、下猛药,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共同营造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