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3日


先于事故的行动力 敢于指挥的责任感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13日) 02版

■上接第1版 对公司的氨制冷车间进行了改造。这次改造公司投入50万元。每年,公司的安全生产投入达130万元。燕京啤酒(赤峰)有限责任公司安全处处长侯富清带记者参观了整改后的氨制冷车间。只见轰隆隆的车间里只有一个个罐子和管道,穿着工作服的操作工人坐在独立的控制室里。“我们控制室的墙改成了实体墙,玻璃换成了防爆玻璃。车间内设有多处监控点,24小时监控,压力、温度等各项参数都设置远传,工人只需坐在控制室就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侯富清介绍说。

侯富清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了兼职救援队伍,配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装备,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在赤峰市安监局备案登记。红山区安监局办公室主任王志说:“这些应急物资在红山区全区是共享的。我们建立了红山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库,红山区安监局与包括燕京啤酒在内的8家企业达成协议,实现救援物资共享。”

燕京啤酒(赤峰)有限责任公司十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李刚说,这主要源于公司能及时排查处理安全生产隐患。“不仅对生产部门进行经常性检查,而且改进工艺设备,从源头上堵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李刚介绍,酿造啤酒需要粉碎大米和麦芽,公司原来使用的是干式粉碎,粉尘量较大,容易发生爆炸。2005年公司进行了改造,改造成湿粉碎。2015年赤峰市安监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认定是非爆炸粉尘环境。“虽然是非爆炸粉尘环境,但我们日常管理依然严格。正是这种先于事故的行动力,敢于指挥的责任感,才使得公司安全生产、平稳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