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日


“虚”度人生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2日) 10版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虚”的成分存在。这里的虚,不单指谦虚,而主要是一种脱离了礼貌、类似于虚伪的东西。

许多人都赴过宴会或进过酒场吧。细细想来,无论是家宴还是公宴,在入席之前必有一个你推我让的环节。谁坐在主宾的位置,谁坐在次席,是主要的“矛盾点”。尽管有时在心里认为主宾位置非自己莫属,也会与人互相谦让一番之后,才会“勉为其难”地坐过去。

也有例外,我就经历过这样一个饭局。当众人一致恳求某老板上座时,他话头一转,把位置让给另一位和他一起来的人。那人也“不经让”,没过几个回合竟然一屁股坐了下去。某老板心中不快,只能屈居次席。席间,他装了一脸笑容说:“这就对了嘛!”我和那位老板接触过数次,却从未见他喝下过那么多的酒。散席之后,我奉命开车送其回家,只听得他一路咒骂……

不仅是官场、商场,普通老百姓交往也是要“虚”的。那日,我随母亲出去买菜,走到路口就碰见了多日不见的熟人。说了几句后,母亲指着不远处的一栋楼,说:“我家就在那,走,到家里去坐坐。”只见对方脸上堆满了笑容:“不了,我还有事,有空再去。”见那人走远后,我对母亲说:“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明明知道人家不会去的,还说这些干什么!”母亲平淡地回了一句:“总比不让强。”

嘿!我就不认这个理儿,我认为,与其虚让还不如实在点好。走到单元门口,恰好遇见了同事老刘,他说自己的表弟也在这个小区,没事过来看看。我想到刚才的一幕,便对老刘说:“时间不早了,该做饭了,那我先上去了。”说完这句话,我便拉着母亲转身上楼。时隔不久,在与单位同事闲聊的时候,别人对我说:“老刘最近对你的评价可不怎么好啊,说上次就在家门口遇见了,你都没让人家进屋。人家老刘还说,就算你让了,谁还真去啊?”我一时语塞。

仔细想来,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虚”,着实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如果把它当作“礼貌”来讲,未免牵强,当作“虚伪”来说,又未免过分。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认,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和人进行交往,就必须得“虚”。“虚”得恰当,“虚”得自然,你才会左右逢源,不被排斥;当然,如果“虚”得过分,“虚”得造作,别人就会认为你油头滑脑,势必对你敬而远之。(据《 讽刺与幽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