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6日

北疆观察
酒好还要勤吆喝
——把内蒙古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三)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6日) 10版

即便我区拥有世界级的草原、沙漠、温泉等旅游资源,如果不吆喝、不宣传,甚至一副“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不多不少”的高冷姿态,那也只能是“养在深闺无人识”

□本报理论评论部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发展中的产业和地区,都要学会吆喝,不断宣传自己、推介自己,才能吸引更多人气,获得长足发展,旅游业即是如此。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老话明显已经不适合今天的旅游业。如今,虽然游客数量与日俱增,但旅游这个“巷子口”实在是太宽太大了,“好酒”越来越多不说,“巷子口”变着法儿卖酒的也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即便我区拥有世界级的草原、沙漠、温泉等旅游资源,如果不吆喝、不宣传,甚至一副“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不多不少”的高冷姿态,那也只能是“养在深闺无人识”。

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区旅游资源的这杯“酒”得天独厚,但就知名度和美誉度而言,甚至还不如周边地区的同类景区景点,这说明我们吆喝的还不够勤、不够好。吆喝是门学问,除了要经常吆喝,还得讲究方式方法,既要有特色,还得够响亮,对不同的人发出不同的吆喝,才能吸引更多人来消费。

说起云南,人们就会想起“七彩云南”;说起贵州,“多彩贵州”脱口而出;说起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浮现脑海……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做好我区的旅游宣传营销,就要紧扣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品牌,制作推出一批品质优良的旅游宣传产品,策划开展一批声势浩大的旅游推介活动,通过集中推出、打包推介、创意推广,着力展示壮美风光、优美风物、大美风情、独美风貌、和美风尚等品牌形象,带动我区旅游尽快走红全国、唱响世界。

要宣传推介,就得有载体。把我区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介绍给别人,还需建立广播、电视、短信、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相融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建立政府宣传、媒体宣传、企业宣传、中介宣传、民众宣传相结合的旅游宣传营销格局,建立跨区域、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旅游宣传营销体系,形成全时空、全要素、全业态、全窗口、全民化、全媒介的旅游宣传营销局面,持续提升内蒙古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很多时候,说同样一件事,有的人摸准了听者的心理,话虽不多,但能让人听得认真、记忆深刻;有的人因为把不准人家的脉,说了半天也被当成耳旁风、左耳进右耳出。旅游宣传营销也是同样的道理,要看对象、分情况、找时机,不能蛮干、傻干。具体来说,就是要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掌握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细分客源地和消费群,对接需求端和供给端,精准化地开展宣传和营销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效满足、引导、拉动和创造新的旅游消费。

开放合作是最有效的宣传营销,我区的旅游业发展,必须整体融入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深度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跨国跨区旅游合作,加强各盟市间旅游合作。简而言之,就是不能你吆喝你的,我吆喝我的,要学会和别人合作,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联起手来发展大旅游,共同开辟旅游发展新天地。

无数事例警示我们,花费数亿元打造的旅游形象,可能会因为一个负面新闻就瞬间崩塌。所以,我们既要走出去做好营销宣传,更要加强自身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任何有损我区旅游形象的行为,引导人人树立形象意识,内外联动、表里如一,为把我区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