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6日


鄂尔多斯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零门槛就学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16日) 15版

□本报记者 郝雪莲

孩子开学后,东胜区呼氏盲人按摩中心的经营者呼三仁格外开心。呼三仁和妻子都是盲人,是陕西榆林人,来东胜已有7年了,本以为孩子异地转学不容易,没想到去年,他们只给区教育局基教办打了一个入学申请电话,教育局的人就亲自上门帮着他们张罗,一点儿也没耽误,孩子开学后顺利上了家附近的华研中学。

在东胜区,像呼三仁这样有子女入学需求的外来务工人员不在少数,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既是法律政策的要求,更是检验政府安居乐业、保障民生的重要指标。

为此,东胜区教育局从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入学机制、简化转学手续入手,“零门槛、全纳入、无条件”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求。每学期开学初,教育局会将所有提交申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分别安排到有空余学位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两免一补”“全免费+意外伤害险”以及校园安全责任险保险金等,这些孩子入学后都能享受到同东胜籍学生一样的待遇。据了解,本学期开学,又有35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被妥善安排入学。

为给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内的所有新生提供均等入学机会,2016年,东胜区根据“十三五”发展要求和鄂尔多斯市户籍制度改革方向,对当年秋季中小学新生入学方案进行了完善修改,取消了原来繁杂的5个等级的学位划分标准,规定入学儿童不论户籍在哪,监护人在学校片区内有自购房的为一学位,在学校片区内租房的为二学位,再根据这两种学位依次划片入学。同时,简化了转学手续,原先需要拿若干材料、跑数趟教育局才能办成的手续,现在家长只需携带户口本、住房材料(暂住证、居住证、房产证或购房合同中任意一种)和全国联网学籍信息表就能一次办完。在办理过程中,东胜区教育局还有意识地提高服务效能,对学籍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与原学校沟通、协调帮助顺利办理;对残疾人等困难群体采取“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的方式解决;对特殊家庭孩子采取“遵照法规、特事特办”的原则给予安排。

山西籍学生小徐(化名)父母离异,父亲患股骨头坏死病,父子二人靠低保生活。教育局办事人员了解到情况后,积极与片区内小学联系,最终将他安排到附近的万佳小学上学。

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顺利接受9年义务教育,东胜区还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育局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对集中的学校进行管理和监督,定期检查、指导办学情况;各学校也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校的正当权益,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适应新环境。

数据显示,2008年至今,义务教育阶段非东胜户籍学生就学比例由39.73%提高到55.26%,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东胜区就学。东胜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永平说:“子女就学关乎千家万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更应受到社会关注。我们全力维护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就是要让教育的阳光普照众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