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1日

前沿论语
服务实体经济 防范金融风险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21日) 13版

□孙百灵

金融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职责和使命。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中国金融发展中的两大重要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是支持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同时,也将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结构转型调整,部分资金“脱实向虚”现象突出,金融领域出现资金空转、“以钱炒钱”等苗头。一方面,部分企业将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炒股票,或流向房地产、大宗商品期货以及资本运作等金融活动,产生了资产泡沫;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热衷当通道、做过桥、加链条、放杠杆,推高了资金成本,加大了资金风险。这不仅短期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滋生金融风险,长期则会动摇实体经济根基,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加之,当前诱发金融风险因素复杂化、多元化,部分金融领域风险持续聚集、隐患突出,金融风险之间相互交汇、相互叠加,风险的复杂程度和处置难度增加。因此,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资金“脱实向虚”,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需要,也是保持长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举措。

在当前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要从战略和战术上看问题。在战略层面,要从消极服务向积极服务转变,消极防御向积极防御转变,主动服务、主动出击、综合施策,化风险于服务之中。在战术层面,一是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引导金融机构审慎经营。二是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主动服务于去产能和去库存任务,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等途径,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降低企业杠杆率;压缩金融机构“通道业务”,缩短融资链条。三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扫除体制机制障碍。理顺金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防止金融产品价格扭曲;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吸引全社会的沉淀资本通过股票、债券、票据、金融衍生品进入实体经济, 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重组;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四是加强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业态创新、组织体系创新、业务产品创新、盈利模式创新;监管部门要发挥引导和规范功能,防范过度“创新”和虚假“创新”。六是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金融机构风险识别、监测、防控和处置能力,提高风险管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主动性,对经济调整转型带来的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维护好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