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日


首府倡导市民清明节文明祭祀

《内蒙古日报》(2017年4月2日) 02版

本报呼和浩特4月1日讯 (记者 皇甫秀玲)近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下发通告,加强对首府主城区内焚烧冥币、抛撒纸钱和其他祭祀活动的管理,倡导广大市民文明祭祀,消除火灾隐患,净化美化城市环境。

通告明确禁止在城市街道、楼院、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搭设灵棚、高声播放或者吹奏祭奠乐曲、焚烧冥币、抛撒纸钱;禁止在市区二环快速路以内范围、呼哈路及沿线两侧、大青山前坡林地及周边区域明火祭奠;凡需采取传统方式进行祭奠的,必须到市殡仪馆、青山公墓等殡葬服务场所进行,对违反本通告规定,在禁止区域内搭设灵棚、高声播放或者吹奏祭奠乐曲,焚烧冥币、抛撒纸钱的,由相关部门给予处罚。

4月1日至8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公安局交警支队将联合集中开展“车窗抛物”“路边发放小广告”“路口烧纸祭奠”等影响市容市貌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对城区所有街巷焚烧冥币、抛洒纸钱和高声播放吹奏祭奠乐曲、违法占道销售祭祀用品等行为进行严防严控,及时制止处置。

市民政部门在全市设立了26个鲜花文明祭祀点,引导市民采取“一枝花、三鞠躬、黄丝带、时空交换”等文明、环保、健康、安全的方式寄托哀思,做到绿色祭扫,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

环保部门发出倡议,提醒市民注重公共和个人安全,不携带易燃、易爆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自觉维护祭祀场所公共秩序,在指定的祭祀场地进行祭祀活动,祭祀时要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在山头、林地、公墓内违规用火,不乱扔垃圾、不毁林毁地,不污染空气河流,维护环境的优美、整洁和祭祀的安全。倡导市民改变传统墓葬观念,树立绿色殡葬新风尚,培育现代殡葬文化,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推行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壁葬等少占或不占土地的节能生态葬法,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呼和浩特市文明办建议市民网络祭祀,利用微博、微信、新媒体等网络平台,传播故人留下的好家风好家训、追忆故人生前的感人故事,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感恩和敬仰,并号召全体市民朋友,积极行动起来,过一个文明、绿色、平安、开明的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