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


呼伦贝尔: 党旗在草原高高飘扬

《内蒙古日报》(2017年4月10日) 11版

□本报记者 杨凡

呼伦贝尔市是祖国北疆重要的安全稳定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委持续深化五边行动,构建以满洲里为辐射源、链接8个口岸、贯通一区两市三旗的千里边境党建长廊,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提供了坚强保证。

推进思想筑边。呼伦贝尔市建立中共六大会址等12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受教育党员达20多万人次。通过开展国家国土国防国民教育,加强“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教育,广泛开展北疆卫士、向党旗宣誓等主题活动,为稳固千里边防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推进组织固边。按照一线八区基层党建工作布局,新建331个党组织、2530个党小组,优化了组织设置。抓两头带中间,树立市级先进典型400个,整顿转化后进党支部113个,满洲里口岸外事党委更是受到中央表彰。构建嘎查党支部为核心、牧民党小组为基础、堡垒户为纽带的边境牧区组织架构,711个北疆红色堡垒户使得每座蒙古包都成为一个哨所,每位牧民都是一位哨兵,这一做法得到中组部组工通讯刊发推广。下大力气先后选拔了55名优秀嘎查村书记进入苏木乡镇班子,选派了208名后备干部挂任乡镇副职、1866名干部任嘎查村第一书记,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推进富民兴边。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认真制定美丽乡村发展规划。立足边境口岸,培养外向型人才,发展外向型产业;利用“呼伦贝尔”的金字招牌,发展全域四季文化旅游产业;利用“互联网+”,发展跨境电商和物流产业。细化抓党建促脱贫30条具体措施,下派了驻村工作队,签订了责任状,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组织中心户创办787个合作社、259个家庭牧场,辐射带动23万农牧民群众。采取14种模式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9311万元。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有效推进了兴边富民进程。

推进帮联强边。该市实行市旗乡村领导干部定点帮联制度,组建由1.5万人组成的2956支示范引领队,形成了一级带一级的帮联机制。推进共建稳边,推行党务村务警务“三务合一”、警地干部“五进”交叉任职、组织联建促覆盖等“六联六促”为主要内容的“356”工作机制。呼伦贝尔市委把边境党建纳入各级班子年度考核内容,建立旗市区党委负总责,边防和公安共同参与的军警地协调机制,让党旗在最美草原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