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1日


首府公交:“私人订制”线路通达周边农村

《内蒙古日报》(2017年4月11日) 11版

编辑你好:

我住在呼和浩特市南郊的六犋牛村,老伴的病需要定期进城复查,子女又都在外地工作,所以每次出门都很不方便,要么搭同村的顺路车,要么雇车。现在,直到209路公交车通到了我们村口,它直接就能开到旧城北门,而且定点发车,不用担心等不来车的情况,这样我家的交通问题一下子解决了,还省了不少钱。

现在每逢周六日,我们村里的人都会相约一起坐公交进城转转,以前都不敢想,现在我们感觉自己离城市越来越近了。听说现在这样的公交线路会越来越多,这真是惠及民生的好事,希望这样的好事不要停,让更多的老百姓能享受到便利。呼和浩特居民 李国栋

□本报记者 帅政

“呼市公交”官方贴吧最近火了,原因就是首府公交将推“私人定制”线路,人们可以来这里发表自己对于制定新线路的需求、想法,并且有公交公司的人进行回复。“多听城市周边百姓的声音,利用现有的公交资源解决他们的出行问题,是我们建立这个贴吧的初衷之一,我们也确实将这些需求反馈给了总公司,由总公司进行实际调研。目前很多线路的制定或者改动都来源于百姓的呼声,争取每一条线路都能通到村民、市民们的心里。”贴吧的版主说。

公交车是公共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关系着每一位百姓的生活。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行公共交通普惠,把购置节能环保公交车、开通新线路以及建设智慧公交列为每年的重点民生项目。近日,记者走进呼市近郊农村,亲身体验公交车带给村民们的便利。

说起公交车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根堡村村民王玉兰深有感触。

王玉兰在村里出名的要强,可前几年,王玉兰常常为了进城而求人。原来,儿子婚后在呼市市区定居,平时想去看看他们,却因为交通原因常无法成行,每次都得让儿子或儿媳接送,这让爱面子的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4年,村里通了公交车,王玉兰心里一下踏实了。“这下我想去哪儿去哪儿,谁也不用求!”她说这话底气十足。

现在,王玉兰坐上通往村口的公交车,每隔两天就往市里跑一趟,风雨无阻。亲手包的包子、家里采摘的新鲜蔬菜,不论多少,王玉兰总是第一时间带到市里。对王玉兰而言,能够经常看到儿子儿媳,把好吃的好用的送给孙子,自己也觉得很满足、很幸福。

张秀秀是曙光村村民,也是一名村干部。开通公交车她也是受益者,以前由于工作原因,张秀秀要经常出门,到办事处办事,到区里开会、参加培训等,有时候还要到市里办事,交通对她来说至关重要,影响着她的工作效率。可是冬天冷、夏天晒,赶上下雨下雪,在路上骑车,摔个跤、弄脏衣服都是常有的事。最后没办法,家里都准备买车解决出行问题。正在此时,张秀秀得知自家村子前要开通公交车,而且村口就有公交站点。张秀秀想去市里、区里或是办事处,公交车都能到,十分方便。自此,张秀秀买汽车的想法再也没有跟家人提起,而且她的工作劲头也更足了。平时给老百姓办事、到区里送材料,她跑得比谁都勤,成了村里的骨干,哪家有事找她帮忙,她也总是热心解围。工作之余,张秀秀也喜欢坐上公交车出去溜达,走亲戚、串门、逛街,就连赶集买菜,她都要坐上公交车置办。“有了公交车,咱也像城里人一样,生活方便得很。”张秀秀言语间是满满的赞许。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

公交车的开通,给王玉兰、张秀秀这样的村里人外出铺就了一条坦途,也记录了她们幸福生活的点滴变化……

公交车的开通,方便村民出行不说,还为村民省下不少费用。

张秀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坐101路公交车到市里,中间转一次车,来回一趟总共才花12元钱,如果打车,来回一趟需要近百元。

据了解,为了方便群众出行,近年来,呼市公交总公司结合群众需求,相继开通了多条通往周边农村的公交线路,到盛乐经济园区的101路、到脑包村的103路、到野马图村的104路、到根堡村的105路……一条条延伸到村民家门口的公交线路也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有了公交车以后,逛街、办事、会朋友时,都会乘坐公交,方便、安全、省事还省钱,幸福指数又提升了。”采访中许多开通了公交车线路的村民们告诉记者,下一步,希望公交车的频次越来越多,要是能停靠村口的不同线路公交车也越来越多,就更好了。

针对城市周边居民细化的需求,呼市公交总公司副总经理秦艳武告诉记者,今年公交部门将围绕和林格尔新区建设,结合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形势,推进城市周边短途客运公交化改造以及城市公交的延伸服务,构建城乡公共交通统筹协调发展格局,年内至少开通、延伸改造城乡线路3条,提升公共交通一体化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打通老百姓出行难“最后一公里”

观点

□李振南

下了公交车,到家还有一两公里。乘出租不划算,打三轮车不安全,乘公交没车站,若是遇到数伏天或雨雪天,抑或是手提重物、拉家带口,这一公里可真能难倒不少人。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即便公交网络绵延上千公里,如果在“最后一公里”上存在服务盲区,便民效果就会打折扣,就好比足球比赛一样,攻势再猛、局面再好,如果临门一脚搞不定,就会前功尽弃。现实中,很多城市公交网络都存在这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近年来,首府把大力推行公共交通普惠,把购置节能环保公交车、开通新线路作为重点民生项目,将公交线路的“触角”延伸到城郊,给居民们带来了巨大便利,赢得了一致好评。

笔者认为,公交全覆盖是大势所趋,因为公交毕竟是姓“公”的,唯有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全覆盖的公交网络,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出行,托举起群众的绿色出行梦。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仅秉承“城市发展公交优先”的理念,更要将这一理念很好地落实下去,通过“大建设、大投入”来完善硬件建设,通过动态化、精细化的公共管理来提升软件服务。换而言之,就是要按照城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建设速度,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公交线路,不断补充、调整和优化运营线路,做到“道路建到哪,公交通到哪”,加快建设和完善公交专用道,改善公共交通的通达性和便捷性,不断创新服务供给方式,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出行需求,让“公交优先”在城乡发展进程中“一马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