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


白洋淀里谛听生命的潮音

《内蒙古日报》(2017年4月13日) 11版
作者:孙犁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张光茫

孙犁是新中国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莫言、贾平凹、铁凝等作家敬仰的前辈。这本《回望岁月深处的美好》记述了除白洋淀之外,还有时代的硝烟,生命的疼痛,回首中漏不下的却只有那些美好与温馨。

书中囊括了孙犁的精彩短篇和散文,一起穿过岁月风尘,看取那永不败落的白洋淀,谛听生命的潮音。全书分“回望岁月深处的美好”“故事依然在心间”“采花寂寞开”“乡里旧闻”“山山黄叶飞”“书衣文录”等6个部分。孙犁以一个老知识分子的目光观察社会与人生,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具体生动的所历所闻进行叙述,展开人生命运的长卷。而读书笔记,则显示了孙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真知灼见。全书清新自然,含蓄隽永,富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孙犁的文风清淡不失本味,素朴不失简约,读之宛如沉浸在淡淡的荷香之中。如《采蒲台的苇》,开篇就写“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这样一句简单的描述,平实、亲切、通俗,真实还原出白洋淀人们生活的特色,把人比作鸟儿既真切自然,又贴切形象。又如《丈夫》中,本来是自己思念妻子,却不直抒自己的思念,而是尽情想象着妻子思念远征的自己,以此表现自己的情怀。以此向世人表明,战争中的日常生活,有时比战争本身更能打动人。茅盾对此评价:“孙犁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孙犁忘不了的,永远是那份殷殷故乡之情。他总是把眼光望向“低处”,关注乡村中那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如卖豆腐的“干巴”、赶马车的凤池叔、“大智若愚”的老焕叔以及命运坎坷的小杏儿等人。孙犁与他们同喜同悲,其思绪完全沉浸在故乡人物的情感氛围里。对于《故园的消失》,他更情有独钟:“老家已是空白,不再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这标志着,父母一辈人的生活经历、生活方式、生活志趣、生活意向的结束。也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自然过程。”自然朴实的风格,令人百读不厌。

孙犁始终淡泊名利、远离官场、低调为人,清新淡远的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孙犁给文坛留下的既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性格,荷花正是其文其人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