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时尚咱种啥” |
□本报记者 李文明
“种植向日葵成活率较低,投资大,基本赚不了多少钱。去年,村里帮助我们引进了新的农作物藜麦,每亩投入200元左右,还跟公司签了回收合同,不仅销路不愁,收入也比向日葵可观多了,今年我想多种点儿。”4月16日,春耕在即,包头市达茂旗石宝镇坤兑滩村村民韩二改已经盘算好了种植计划,家里四五十亩旱地全都种上藜麦。
村里有调整特色种植结构想法的人不止韩二改一个。
坤兑滩村种植大户赵三云承包了村里的200多亩耕地,过去,他一直以种植葵花和马铃薯为主。由于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近两年葵花种植病害加剧,葵花产量逐年下降。去年,村委会以“农户+公司”的形式引进两种全新的种植作物——藜麦和西葫芦籽瓜,让大家试种,公司提供籽种和回收订单,同时还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种植。看到这个机遇,赵三云毫不犹豫地与公司签订了藜麦和西葫芦籽瓜各100亩的种植订单。一年下来,赵三云200多亩藜麦和西葫芦籽瓜都喜获丰收,藜麦亩产400多斤,西葫芦籽瓜亩产200多斤,公司按照合同直接进行回收。算下来,赵三云去年200多亩地的纯收入超过20万,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还多。
“今年,我还要种藜麦和西葫芦籽瓜!” 赵三云对今年的收成信心满满。
“咱村种植业也赶新潮。什么时髦种什么,什么挣钱种什么。你看,葵花已经不适宜这个地区种植现状了,镇里就提出了调整种植结构,改变单一种植模式,于是我们坤兑滩村委会经过多方考察,去年引进这几个新品种作物进行小范围推广种植,藜麦一共种了720亩,西葫芦籽瓜360亩,全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坤兑滩村党支部书记蒙俊恒说,种植大户带头示范让村民们见到了效益,今年种植面积肯定会继续扩大,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增收。
据蒙俊恒介绍,去年,坤兑滩村还从山东引进了一种叫做辣根的作物进行试验种植。辣根同样是一种适合在当地种植并具有广泛食用和药用价值的作物。试种同样取得成功,同时村委会也与公司达成协议,明年将在本地建厂发展辣根加工产业。“有了这些新品种的特色产业,才能从根儿上让农民脱贫致富!”蒙俊恒说。
记者手记
种植业时常会面临一种怪现象:一方面,供大于求的农产品卖难;另一方面,优质的农产品供不应求。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针对我国现在的经济问题进行“对症下药”,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调优生产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新产业体系,把调整的实际效果交给市场和消费者来决定,通过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
眼下,正是备春耕时节,备春耕工作成为各地农牧业工作的重点,也是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第一步。今年,达茂旗把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的主线,想实招、出实策,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在备春耕上走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步。
针对葵花已经不适宜在这个地区种植的现状,石宝镇提出了调整种植结构,改变单一种植模式,引进更加对市场“口味”的新品种作物,先进行小范围推广种植,让村民们见到了效益,扩大种植面积,自然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增收。种植结构调整的探索,只是达茂旗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达茂旗有着1.66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120万亩耕地、8.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田,丰富的物产、充足的水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全旗农牧业发展和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针对一些农副产品出现滞销现象,达茂旗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种植结构,实现提质增效。今年,达茂旗继续因地制宜,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瞄准市场定“靶心”,力争破解发展难题,开创农牧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