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师,光荣的劳动者! 飞龙 提高蒙古文校正系统校准率 |
劳动者的节日又要如期而至了。在这个赞美广大劳动者的节日里,怎能少得了教书育人、坚守三尺讲台辛勤劳作的人民教师们?有这样一句评价教师的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寥寥几个字,却道出了教师这个职业的无上光荣。
是他们,启迪智慧、予人知识;是他们,启发心灵、立德树人。今天,就让我们认识几位默默耕耘、诲人不倦的教师。
□本报记者 刘志贤
初见飞龙,干练、得体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或许,这正符合他“IT”从业者的形象吧。
飞龙是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别看他是个“85后”、年纪轻轻的,已经在自己的领域里小有成就:不久前,他带领学生研发出一款高效的蒙古文自动校正系统。该系统的诞生,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使用蒙古文国家标准编码当中存在的大量形同内码错误、后缀使用错误等问题,校正准确率达到了97%以上,对进一步规范和正确使用蒙古文国家标准编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实,近几十年来,很多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专家学者们都致力于研发蒙古文校正系统,但校对文本的正确率始终停留在50%左右,校正效果不尽如人意。作为学院的年轻学者,又有多年的信息处理经验,飞龙觉得自己有责任担当起这一重任。他想到了一个突破难题的新办法——运用“中间码”,蒙古文中有许多元音外形相同但其所示意义不同,运用“中间码”理念可以把所有外形一样的词用一个中间字符表示,结合上下文本内容,再把这个中间字符对应其正确的词义。思路确定以后,实验便展开了。2015年年初开始,飞龙和2名学生,在有3台电脑的实验室里,开始了每天超过10小时的钻研。这期间,飞龙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休息时间,一心致力于系统的研发。这样的日子持续了1年半多,终于,在2016年下半年,系统研发成功,几十年的难题被飞龙攻克了。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目前的这种状况,仍在不断优化蒙古文自动校正系统,发现失误立即解决。
在学生眼里,飞龙就是一位“死磕科研”“相当敬业”的老师。协助他完成蒙古文自动校正系统研发的学生王勇告诉记者,飞龙老师总是实验室里最早来的、最后走的,每天雷打不动早上8点就到了,一直到晚上9点才离开,有学生心疼他,让他早点儿回家,但他从来没有一次早走过。学生们都很崇拜他这位年轻学者,因为他的研究方向涉及多个领域,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信息检索和蒙古文处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科研成就。
飞龙于2001年考入内蒙古大学读预科,之后再进入本科学习、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再到留校任教,在内蒙古大学已经有整15年的光景了。一直以母校为骄傲的飞龙如今已让母校为之自豪。目前他所带的研究生超过20个,研究方向呈现多样化。飞龙饱含深情地说:“我爱内大,要一直留在这里!”
纪英奎 孩子们心中的“纪爸爸”
□李艳红
用纪英奎的话讲,自己扎根乡村教育有多方原因,有怀恋儿时乡土生活气息回报父老乡亲的缘故,也有立志让当地儿童摆脱贫穷落后、让更多人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念。
1992年7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纪英奎来到了扎兰屯市蘑菇气乡三合村,在这儿一干就是23年。
23年里,纪英奎身边的老师来了又走,而他却矢志不渝地耕耘在三合村这片土地上。好多人不解:“三合村这么偏僻落后,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他们怎能知道我的内心?三合村虽然贫穷,但这里的百姓淳朴善良,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我舍不得这些孩子。更主要的是,我同样有着一个贫苦的童年,是从贫穷和困苦中走来,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才顺利完成学业的。人生经历给了我特别的爱,我也要把‘献身乡村教育事业,不负父老乡亲厚爱’作为我的人生目标。”纪英奎动情地说。
纪英奎初到三合村学校时,学校人员紧缺,往往是一位教师要独撑一个班级的全天全部课程。为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不仅把语文、数学等主课上好,还努力把音乐、美术、思想品德和自然课等都上得津津有味。
纪英奎是班主任,他用心关爱着每一名学生,特别是那些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
在2013级毕业班中,一名姓于的学生的母亲体弱多病,父亲又患有精神疾病,面临辍学。纪英奎知道后,多次到这个家庭了解情况,之后,他联系村委会为这个家庭办了低保,并倡议师生发起募捐,让这个孩子重返校园。
20多年来,纪英奎以多种方式资助了10多名将失学的贫困学生, 让这些孩子抓住了以求学改变命运的机会,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他为“纪爸爸”。
“在我眼里,成绩从来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哪怕花费再多的精力,我都没有放弃的念头。我坚信‘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纪英奎说。
爱是具体的,也是琐碎的,纪英奎每天早晨巡视教室时,都要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是否吃过早餐,各种学习用品是否带齐了,学生有无身体不适……
常常有老师羡慕他:“学生为什么喜欢上你的课?你和学生的关系咋那么亲?”
纪英奎总是笑着回答:“我是用心灵赢得心灵啊!”
23年来,不知有多少个学生在无意中喊纪英奎“爸爸”,他心中总是热乎乎、沉甸甸的。
他相信,随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城乡教育差距会越来越小。
纪英奎,用心灵继续坚守农村教育阵地,为农村儿童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爱心。
陆有富 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本报记者 刘志贤
陆有富一直把自己的博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如果说我传的是诗教,而且是广义的诗教,要把中国诗歌里边这一份崇高、美好的思想、感情、品格、修养传下来,那我真的是有这样的理想,我也真的是有这样的意愿和感情的。”
1983年出生的陆有富已经是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了。他很早就与古典诗词结缘并深深爱上了传统文化,高考中,他也有幸得遂所愿,被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录取。在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期间,陆有富凭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努力钻研,把在古典文学作品课上所学的诗词文赋全部背诵下来,这为他以后的教学研究和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陆有富又考取了南开大学著名学者叶嘉莹的博士,继续攻读古典诗词专业,叶嘉莹导师给他的评价是:“为人之诚笃与治学之勤勉”。
博士毕业后,陆有富又回到了母校内蒙古师范大学任教。他不断补充新知识,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深受学生欢迎。作为一名班主任,他细心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积极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近4年来,他以个人名义推荐40多位学生获得菩提教育基金会的资助,将收到的7万多元和1000余本传统文化教材分发到学生手中,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他所带的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实验班有20位学生先后考取了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考取研究生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3/4。
陆有富深知,教书、读书是终身的事,这并不只是表面说说而已。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立志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学子。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到大中小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与诗歌评赏相关专题讲座。2013年,陆有富被聘为“中华经典资源库”(内蒙古)讲解专家,所讲视频内容由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他编注的诵读教材《千家诗》于2013年6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2015年8月修订后再版……陆有富说,他现在所做的这些,目的都在于使诗歌发挥其内在的陶冶教化作用,进而温润人心,激发起人们对于世界万物的真诚感受和关怀情意,培育古典诗词生命长流的继起者。
贾凤英 27年“钉”在乡村学校讲台
□本报记者 刘志贤
21岁进入农村学校教书,从教27年来,她虽然辗转了多所学校,却一直“钉”在乡村学校的讲台上。
她叫贾凤英,现任内蒙古航天小学五年级(2)班班主任并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航天小学是典型的农村学校,学生大多是住宿生,他们的衣食住行班主任都得操心,工作琐碎而繁重。从周一到周五、从清晨到夜晚,贾凤英坚持比学生起得早睡得晚,每天的工作时间平均11个小时。工作虽然很累,但她知道:对家长来说,班主任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信任”二字;对学生来说,班主任代表着家长,身上有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我可以为教好学生付出一颗真心与爱心,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贾凤英说。
回顾27年的教学生涯,贾凤英充满了感慨:“20年来,我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钉’在哪里,先后在6所乡村学校任教。我一直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尽职尽责,闪闪发光。”记得早些年,农村条件差,教学只有教科书和粉笔,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贾凤英自制各种教具。她心里只有一个目标——让学生学会每一个知识点。
贾凤英深知,要把一门学科教好,不仅需要提升专业素养,还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做到忠于职守、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她非常清楚自己的行为涵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多年来,贾凤英不曾旷过一天工:每天的早操、课间操,她与学生一起出操喊口号;每周值日大扫除,她也作为班级的一员参与劳动;只要学生在校,每天晚寝时,她必到宿舍察看,确保一切正常安全后再离开;在教室内,只要见到地上有纸屑,她就捡起来丢到垃圾箱内;在学习上,她要求学生准备纠错本,自己也准备一个大的纠错本;要求学生答题认真规范,由此她也要求自己每节课板书都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形成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她常说,教师自己的行为规范、以身作则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和有力影响。正是这种“忠于职守、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她成了学生的好朋友和“知心大姐”。
贾凤英还自己摸索出来一套成熟的班级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充分信任学生,以此为教育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和管理的积极性。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荣获“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
真心付出总能得到回报。贾凤英清楚地记得几年前她收到的一封信,信的题目是“贾老师让我从梦中醒来走出山沟”。原来,这是她20年前教的一位学生赵丽英寄来的一封信,如今,赵丽英已经实现了当初的理想,写信来是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的。读完那封信,贾凤英高兴地哭了,或许,“桃李满天下”说的就是这种成就感吧。她幸福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