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新时代党中央发出的战略号召。为此,巴彦淖尔市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绿色崛起、促进脱贫致富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
旅游美村产业富民
水泥路通向村里,崭新的路灯矗立在路旁,新建成的凉亭内村民们在休息纳凉,一排排白墙红瓦的民居在绿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走进临河区富强村,带给人最大的感受便是惊喜。
2011年之前,富强村还是一个靠传统种植葵花、玉米,年人均收入只有两三千元的贫困村。在村委会的组织带领下,村民引进公司经营管理,以“旅游美村 产业富民”为发展理念,形成了集美食休闲、生态农业、果蔬采摘、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新型旅游观光村。2017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其中1.3万元来自旅游收入。
在2015年国家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评选活动中,富强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在“2016CCTV寻找中国最美乡村”评选活动中,富强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有了富强村的成功先例,巴彦淖尔市民主四社、酒庄古镇、万丰村等越来越多的村庄,也开始向富强村学习,摘掉贫困帽子,端起“旅游饭碗”。
牧户游越来越多
“乌拉特草原最仗义的好安达”,这是乌拉特中旗牧民给予回乡创业的蒙古族大学生韩苏亚拉图的最高评价。
2007年,韩苏亚拉图创办了乌拉特中旗同和太牧场,经过10年的经营发展,逐步形成了集草原休闲、旅游、观光、娱乐、互动、体验、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景区。丰富的体验观光旅游项目,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生长在乌拉特草原,韩苏亚拉图也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致富不忘乡亲。为了让更多牧民摆脱贫困,韩苏亚拉图的“牧人之家”与周边的30多户牧户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牧民的羊;向牧民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包括特色商品销售、乘骑体验、餐饮制作、住宿服务等;每逢冬季,为急需用钱购买草料的特困户垫付资金,再从来年的收购羊款中扣除……
目前,“牧人之家”年接待60多万人,实现年旅游收入160万元。因为“牧人之家”的发展,不少贫困牧民不仅摆脱了低保户的困境,更成为了当地的“万元户”“10万元户”。“草原情值千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红利的凸显,像这样“能人带户”的牧户游,在乌拉特草原上越来越多……
“旅游+”让村民尝甜头
“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这是五原县联星光伏新村的发展思路。这个村庄集“清洁能源、新农村建设、土地整治、奶山羊规模化养殖、绿色有机种植、农民增收”六位于一体,同时,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居住环境优美,兼具观赏游玩功能的特色旅游小镇。
依托现代农牧业养殖基地优势,持续开拓乡村旅游新业态,联星村的农民收入大大提高。联星村所走出的农旅一体化发展道路,已解决全村457户1352位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使得全村户均收入达到6万元,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美好生活就在眼前。
在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民建村,“现代农庄+旅游”的扶贫互惠模式让当地农民尝到了甜头。2012年,啸天现代农业园正式设立,成员出资总额1000万元,入社社员60户,全部为当地村民。啸天现代农业园功能分为五大板块:果蔬采摘、休闲垂钓、观光旅游、农家食宿、光伏发电。“产业扶贫三板斧,大棚、旅游与光伏”,近年来,这里年均带动当地150多名农民实现就业,间接带动当地500多名农民就业。此外,当地安排民建七社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确保1人入园区工作,确保每户年均增收5000~10000元,涉及贫困人口53人,休闲观光旅游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绿色富民产业。
节庆活动促增收
过去的磴口县隆盛合镇海子沿村常住农民110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65人。如今,海子沿村发展成了一个集特色餐饮、民宿民风民俗展示、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接待村。
近年来,磴口县探索旅游、扶贫融合发展新模式,主导规划建设了以“金马渔村”命名的整体搬迁新村,鼓励支持当地村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接待,走出了“旅游+扶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以“渔家小镇 美丽乡村”为发展定位,规划建设渔家乐99户,总占地面积151亩。鼓励贫困户参与金马湖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以贷资入股,按年分红。依托金马湖国际垂钓旅游风景区,年均举办各种节庆节事活动80多场,打造品牌赛事,引导当地贫困户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事业,帮助农民稳定脱贫。
“景区+贫困村+农户”的发展模式,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保护乡村旅游景观的自觉性,实现了景区收益与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