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搭起一座“帮扶桥”

  □本报记者  李文明

  “多亏了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我们老两口才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好日子。不用外出打工,也没啥后顾之忧。”包头市达茂旗石宝镇宝力图村村民潘加鸣动情地说。

  潘加鸣是村里的贫困户,以前在外面打工谋生,由于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老两口挣的钱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旗里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潘加鸣老两口从石宝镇的二柱农牧业专业合作社领到10只基础母羊,通过养殖小尾寒羊脱了贫。

  “合作社和我们签了3年的协议,我们只需要每年给合作社交回一只50斤左右的羔羊就可以了,其余的羔羊合作社以每斤高于市场价一元的价格回收。协议期满后,基础母羊归我们所有。”潘加鸣说,老两口没有养殖经验,合作社技术人员专门过来,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配种服务。

  今年,达茂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入攻坚阶段,让像潘加鸣这样的贫困户彻底脱贫成为打好这场战役的关键点。为此,该旗把握扶贫“精准度”,切实将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贫困户身上,确保贫困户精准脱贫。旗扶贫部门和镇村两级党委政府搭建“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桥”,把合作社与贫困户紧密地联接在一起。

  “合作社已经向第一批20户贫困户发放了基础母羊,按照测算,贫困户年户均增收在8000元以上。”二柱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班金萍介绍说,放母收羔这种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缺少资金的难题,还降低了养殖成本,使贫困户具备了肉羊育肥的基础,进一步激发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的热情。合作社还逐步引导贫困户学习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最终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生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9版:经济圈
“冷极幸福人家”很温馨
搭起一座“帮扶桥”
我区86.36万亩土地享受“保姆式”“菜单式”服务
【微语】
消息树
钞票存到土地里
玉米秸秆变废为宝
“种多少瓜都不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