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浑善达克沙地:昔日沙源地 今日变绿洲

治理前 正蓝旗桑根达来镇刚根塔拉嘎查治理前
治理后 正蓝旗桑根达来重度沙化区治理后
治理前 正蓝旗五一牧场段治理前
治理后 正蓝旗五一牧场段治理后
正蓝旗境内额尔登达来飞播区治理后 治理后
治理前 正蓝旗额尔登达来飞播区治理前
  □本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记者第一次走进浑善达克沙地是在2001年。当时,世纪之交的3年特大综合性自然灾害刚刚结束,着眼处,赤地千里、黄沙漫天,只有几颗拥有顽强生命力的树木守护着曾经的美丽家园。

  资料显示,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加剧,沙漠化土地由2.5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3.05万平方公里,流动沙丘由上世纪60年代的172平方公里扩展到2970平方公里。由于沙地生态系统一度严重受损,生态防护功能明显减弱,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频发,2000年沙尘暴日数达到26次,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

  新世纪之初,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临浑善达克沙地调研,语重心长地指出“治沙治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此后,一场人与天斗的治沙战斗在浑善达克腹地打响。

  在2000-2016年,锡盟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1898.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53.7万亩,封山育林850.9万亩,飞播造林515.3万亩,工程固沙9.5万亩,退耕还林265.5万亩,种苗基地建设3.8万亩。

  通过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结合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措施的落实,全盟林草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5%以上。林业建设,每年以百万亩以上规模推进,营造林面积超过建国以来前50年的5倍多,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24%提高到2016年的7.53%。初步呈现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牧民增收的态势。尤其是沙地植被恢复明显,据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2014年与1999年相比,流动、半固定沙地减少了1058万亩。沙地南缘长420公里、宽1-10公里、横跨5个旗县的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形成,有效遏制了沙地的扩展蔓延。

  党的十八大以来,锡盟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更加凸显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视生态的屏障作用为锡林郭勒草原最大的功能,紧紧围绕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以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浑善达克沙地、乌珠穆沁沙地2大沙地治理,乌拉盖水系、滦河水系、查干淖尔水系、锡林河水系4个水系保护治理、重点区域绿化为重点,以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百万亩沙地榆复壮建设工程、百万亩灌木柳基地建设工程、百万亩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百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百万亩重度沙化区综合治理工程6个百万亩工程为抓手,借助国家和自治区项目支撑,相继启动了一系列重点工程。

  针对全盟境内以浑善达克沙地为主的治沙区,明确了“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林草水结合”的技术路线,将先进适用技术与常规措施集成配套,探索推行适合锡盟牧区实际的综合建设模式。整体上以围封禁牧、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为重点,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不适宜发展畜牧业的严重沙化区域,加大人口转移力度,促进生态恢复。在沙地综合治理中遵循自然规律,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浑善达克沙地东部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保护培育乔灌草结合的复合型植被,增强生态的稳定性,并注重培育以灌为主的林沙产业资源;沙地西部结合休牧禁牧,采取规模化飞播造林、工程固沙、封山育林等措施,增加灌草植被,减轻沙化危害;沙地南缘,以灌为主,乔灌草结合,建设平均宽3公里左右的生态防护体系;沙地北缘以禁牧、休牧自然修复为主,保护恢复沙地上风源植被。

  时至今日,再次踏进浑善达克沙地深处,眼前的绿意葱茏让人流连忘返,这片昔日威胁京津地区的沙源地如今变成了生态绿洲。但,对于锡林郭勒来说,这还不够。锡盟林业局长鲍文东接受采访时说,虽然通过治理,锡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整体上还是处在“不进则退”的局面中。因此,下一步,锡盟一如既往地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视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打造真正的北疆亮丽风景线而努力。

  【数据】

  锡林郭勒

  2011——2015年5年间

  草群平均高度32.24厘米

  平均盖度49.66%

  平均干草产量71.40公斤/亩

  较2006—2010年5年间

  平均值分别提高了4.78厘米

  2.26个百分点

  24.86公斤/亩

  森林覆盖率

  由2000年的1.24%

  提高到2016年的7.53%

  初步呈现生态恢复

  生产发展牧民增收的态势

  尤其是沙地植被恢复明显

  据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

  2014年与1999年相比流动

  半固定沙地

  减少了1058万亩

  沙地南缘长420公里

  宽1—10公里

  横跨5个旗县的

  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形成

  有效遏制了沙地的扩展蔓延

  说说防沙治沙那些事

  牧民说

  呼和图嘎(正蓝旗赛音呼都嘎苏木巴音胡硕嘎查牧民)

  在过去几年间,我所在的嘎查经历了赤地千里到重新焕发绿意的喜人变迁。这当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好政策的扶持和引领。以我家为例,从2009年开始,处理掉家里的牛羊,申请了中科院生态养鸡项目。现在,我家的无污染绿色柴鸡已经打开了北京市场,我家每年的收入也达到了近100万。但比这客观的经济收入让我更加高兴的是,通过禁牧,生态养鸡的措施,我家的草场基本恢复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美丽景象。

  背景:正蓝旗地处锡林郭勒盟南端、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是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实施旗县。近年来,正蓝旗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统筹协调解决全旗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该旗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编制草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一套符合正蓝旗实际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定量定性指标体系和评估评价体系,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实施“减羊增牛”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企业说

  赵建华(内蒙古国华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近年来,为了大力发展沙产业,企业启动了沙产业经济发展项目,包括林沙经济与生态旅游建设工程,主要是通过养殖产品销售、种植产品销售、以及生态旅游效益等方式实现效益多元化。“十三五”开局之年,内蒙古国华公司将认真落实习主席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按照自治区打造祖国绿色北疆的统一部署,守望相助,为锡盟防风固沙、构筑绿色长城再立新功!

  背景:2002年开始,内蒙古国华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响应中央、自治区和锡盟委行署的号召,充分发挥治沙绿化企业的模范引领作用,先后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正镶白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乌拉盖、多伦县等地实施了防护林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通道景观绿化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程等一大批沙地治理及造林绿化工程。5年间,共完成工程量6.5亿元,累计完成沙地治理和造林绿化面积达10万亩,为有效改善锡林郭勒盟乃至全区的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政府说

  鲍文东(锡林郭勒盟林业局局长)

  为深入贯彻“五位一体”战略布局,锡林郭勒盟把握国家、自治区林业发展形势,结合当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际,2013年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总体思路:以“两大沙地综合治理、四个水系保护治理、四个重点区域绿化、三个产业带开发建设”为重点,以“六个百万亩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生态治理恢复范围,创新生态治理体系,强化资源保护管理,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林业的生态保障和惠民能力,努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祖国北疆生态文明亮丽风景线。

  在沙地综合治理方面,锡盟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以保护为主,保护与治理相结合,以封沙育林为主,封沙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工程固沙相结合,对浑善达克和乌珠穆沁沙地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背景:2013年以来,全盟共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439.5万亩,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356.5万亩,造林补贴项目52.8万亩,重点区域绿化30.2万亩。在以往生态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近几年的持续努力,在沙地综合治理方面,锡盟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以保护为主,保护与治理相结合,以封沙育林为主,封沙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工程固沙相结合,对浑善达克和乌珠穆沁沙地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本版图片均由锡林郭勒盟林业局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第13版:特刊
   第14版:特刊
   第15版:特刊
   第16版:特刊
   第17版:携手防治荒漠 共谋人类福祉
   第18版:携手防治荒漠 共谋人类福祉
   第19版:携手防治荒漠 共谋人类福祉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20版:公益广告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携手防治荒漠 共谋人类福祉
   第05版:特刊
   第06版:特刊
   第07版:特刊
   第08版:特刊
   第09版:特刊
浑善达克沙地:昔日沙源地 今日变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