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内蒙古一个个扶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在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实干中激情呈现。
今年对于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镇兴隆村所有村民来说是幸福的一年,村里的水泥路修通了,街道上还亮起了150盏路灯,村民们一同在家门口见证幸福时刻。
兴隆村贫困人口占到全村总人口的8%,数字虽然不大,但贫困人口中有70%以上是因病致贫户,是脱贫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进驻兴隆村这么长时间,一些帮扶计划已经落地,还有一部分计划仍然在实施过程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脱贫攻坚工作不能等,也等不得,必须走得稳,走得快。”边走边谈的驻村党员姜大明跟记者说,自进驻兴隆村以来,他们这些驻村党员们就立刻分组入户到村里的268户村民家中,了解村民家中生产生活情况,针对村民贫困原因进行记录。
村民闫军成的妻子刘桂兰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让她的医疗费用越来越多。如何让这样的贫困户摘掉穷帽子,是摆在驻村队员面前的头等大事。“闫军成有劳动能力,但为了照顾老伴只能在小园里做文章,种些小菜、栽几棵果树仅够贴补家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我们决定帮助他家发展庭院经济。”姜大明告诉记者,过几天他们还要带闫军成到科尔沁镇平安村去考察一番,学习一下发展庭院经济的好做法、好经验,以达到稳定脱贫的目的。
“有了这样的党员干部,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有盼头了。”闫军成的话语里满满都是感激。如今,像他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已经踏上了脱贫之路,兴隆村驻村党员们的脱贫计划正在逐步变成现实:全村52户贫困户通过施策已经有36户退出贫困户,余下的16户,驻村党员们正计划按照“托管式”和“资金收益式”方式帮助他们脱贫。
作为自治区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盟市之一,兴安盟是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个旗县市5个是国贫、1个区贫,是全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在脱贫攻坚战中,兴安盟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把党建工作作为最大的保障,坚持不懈强基础、建队伍,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优势,全盟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8.4万人减少到8.1万人,确保脱贫攻坚蹄疾步稳向前推进。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说到底是责任问题、是落实问题,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落点在基层、关键在干部。近年来,兴安盟着力强化组织领导、教育引导、考核评价,做到党建与扶贫同步规划、同向推进、统一考核。扛起责任落实“千斤担”,逐级成立党委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构建起“盟抓协调、旗为主体、镇村落实、部门联动”的“四级包联”工作机制,选派131名优秀干部,组建6个推进督查组和56个推进督查小组,常驻旗县市和苏木乡镇,直接深入嘎查村,开展全程督促检查。
与此同时,兴安盟坚持不懈强基础、建队伍,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优势。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选优配强旗乡党政领导班子,保持党政正职相对稳定,对6个贫困旗县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定期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有节奏、有重点地进行调整优化。旗县市领导班子中40岁左右的干部比例提高了9.8%;苏木乡镇领导班子中35周岁以下干部比上届提高了40%,大专以上学历提高了16.3%,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提高了14.3%,配备了一批熟悉党务、经济、社会、法治等工作的干部,基层领导干部的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力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建强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兴安盟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的主阵地,作为考验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主战场,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为根本,以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年为载体,为每名党员建立《政治生活档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实行农村牧区基层党建清单制管理,实化细化旗乡村3个层级、11个主体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清单,构建责任落实、工作推进、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提升。
建好基层干部队伍这支“一线尖兵”。坚持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政策上保障、思想上关怀,认真执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严格落实苏木乡镇工作补贴政策,一线干部年均工资增加了4200多元,保证了基层干部安心扎根脱贫一线。配齐配强嘎查村带头人,开展4轮排查,对80名嘎查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培训提高、诫勉谈话或者组织调整。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选派4300多名优秀后备干部到脱贫主战场,加强管理考核和奖优罚劣。2016年,评选表彰63名、提拔重用47名、组织召回46名,激励广大驻村干部真正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