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3700亩地都种上了青贮

  □本报记者  李文明  

  实习生  张政

  “拿粮食当草卖?要是两年前跟大伙儿说这么干,大家一准认为我疯了。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觉得种青贮就是比种玉米好!我们村3700多亩土地都种上了青贮玉米。”眼下已经进入隆冬季节,盘点着村里这两年最大的变化,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镇辽阳村党支部书记孙立新说。

  用自己的积蓄和当地政府的资助,孙立新成立了睿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着全村的土地。2016年之前,合作社土地上种的都是玉米,玉米不仅好种,而且还有国家临储政策,所以合作社的压力不大。从去年开始,国家取消了玉米临储政策,这意味着孙立新必须要自己承担农作物的销售风险,同时保证所有托管农户的产量。如何找到既能保证产量、又能保障收入的农作物呢?思前想后,孙立新决定把所有托管土地全都种成青储玉米。

  “一亩地青贮产量在5吨左右,按每吨青贮300元收购价算,村民一亩地可收入1500元。由于青贮作物种植、管理都由合作社统一安排,村里还能解放出剩余劳动力120人,按劳务输出人均年收入2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就可以增加收入240万元。”孙立新说,今年,辽阳村牛舍落成,计划养殖的4000头牛将吃上村里的营养可口的青贮饲料,产出健康优质的肉奶。“按当地一亩地一头牛一个犊的模式,村民能有8000元的收入。种最好的玉米,养最好的黄牛,通辽百姓赶着黄牛奔小康的目标将率先在辽阳村实现。”孙立新补充道。

  通辽市位于“镰刀弯地区”的玉米黄金带,为贯彻落实我国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决定,通辽市大力推进“粮改饲”,鼓励当地农户进行青贮玉米种植。对于这样一个政策,起初,农民有人支持,也有人担心。在玉米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通辽市有400多万亩耕地种植了青贮玉米,到“十三五”末,这个数字将力争达到500万亩。未来,通辽市将把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发展畜牧业上,而这,也为青贮玉米的种植提供了更多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专刊
   第08版:影像力特刊
   第09版:读友
   第10版:经济圈
   第11版:小康图景
   第12版:公益广告
又见乌梁素海鱼虾满塘
赤峰市产业扶贫因地制宜
纯收入翻了好几番
让“塞外明珠”再放异彩
“买贵卖难”问题解决了
“黄牛是咱家的宝贝疙瘩!”
消息树
有机肥进地
3700亩地都种上了青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