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呼伦贝尔: 让环境与文化之美为旅游发展注入能量

多彩兴安。 杨丕元 摄
党的十九大代表敖慧然(右二)走进牧民家中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鼓励牧民因地制宜发展牧户游。 李玉琢 摄
呼伦贝尔市 (图表设计:苏昊)
陈巴尔虎旗那达慕。 牧仁 摄
  ◎内蒙古日报记者 李玉琢 呼伦贝尔日报记者 蒋丽娜

  初冬时节的呼伦贝尔,千里原野隐去了夏日里的碧绿,褪去了秋季里的金黄,呈现给人们的是一望无际的银白色。冰雪覆盖的呼伦贝尔,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冰清玉洁的童话世界。在中国的版图上一路向北,这里是冰雪之乡,这里有中国最纯粹的冬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如冬日里的一缕春风,为呼伦贝尔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呼伦贝尔守护好绿水青山、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的决心和信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呼伦贝尔以绿色化为引领,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建设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业优先发展战略,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开发,打造四季旅游新格局。2015年,呼伦贝尔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2016年,呼伦贝尔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53.62万人次(不包括一日游),同比增长9.63%;旅游业总收入527.73亿元,同比增长17.7%。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业总收入两项指标均列全区第二位。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呼伦贝尔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11.89万人次(不含一日游),同比增长9.1%,旅游业总收入完成538.68亿元,同比增长14.1%。休闲旅游投资竞争力和综合旅游投资吸引力排名成为业界新热点。

  呼伦贝尔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把呼伦贝尔“建设成为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全市上下努力打造好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大雪原、呼伦贝尔大花园、呼伦贝尔大族源4张品牌,擦亮“呼伦贝尔旅游”这块金字招牌,让更多的人知道呼伦贝尔、走进呼伦贝尔、了解呼伦贝尔。

  深挖旅游资源 塑造生态品牌

  绿色是呼伦贝尔最大的底色和价值。呼伦贝尔草原、森林、湿地等“最字号”“源字号”“独字号”旅游资源,奠定了呼伦贝尔旅游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呼伦贝尔高平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3大板块共同汇聚了呼伦贝尔丰富而独特的原生态自然资源。12.6万平方公里森林、8.3万平方公里草原、2万平方公里湿地、500多个湖泊和3000多条河流构成了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生态系统。这是呼伦贝尔建设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的最大优势资源。

  呼伦贝尔有长达1723公里的边境线和8个国家级口岸,毗邻俄罗斯、蒙古国,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出激情的火花。3国文化在这里共融、共处,许多民族又是跨境居住的民族,山水相连、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人脉相亲。在呼伦贝尔旅游,不仅可以欣赏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还可以领略到别具风味的异国风情。

  边境边疆文化、异国风情、可开发的跨境游产品、不可复制的区位优势,是呼伦贝尔建设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的底气所在。

  呼伦贝尔不只有夏季里的碧野无垠,还拥有中国最长的6个月之久的冰雪期。茫茫林海雪原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呼伦贝尔丰富、独特而多样的冰雪景观。

  冬日里的大草原洗尽铅华,银装素裹。最美的夏季在呼伦贝尔,而最纯粹最绵长的冬季也在呼伦贝尔。呼伦贝尔冬季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可替代。

  在苍茫雪域的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中国“冷极节”和中国最后一个原始狩猎使鹿部落“遥远的敖鲁古雅”把这里的冬天“搅热”。这些独有的生态资源,让呼伦贝尔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人,使“冷资源”释放了“热效应”。

  如今,能够代表呼伦贝尔的已不仅仅是大草原,森林、冰雪、温泉养生都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呼伦贝尔推出的“红春绿夏金秋银冬”旅游品牌,正在破解四季旅游发展不均衡的“瓶颈”。“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大雪原”“呼伦贝尔大花园”“呼伦贝尔大族源”这4大具有生态、民族、民俗、历史等文化内涵的高端旅游品牌,让呼伦贝尔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深度破题。

  为保护好、塑造好“呼伦贝尔”这块独有的生态品牌,呼伦贝尔坚守生态底线、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从国家实施“三北”林防护工程、到天然林保护、再到国有林区商业性采伐的全面停伐,呼伦贝尔林业生态建设已经进入一个良性的保护发展阶段。

  呼伦贝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草畜平衡、禁牧和轮牧政策。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呼伦贝尔市与中国科学院开展全方位合作,在呼伦贝尔建设全国首家“生态草牧业试验区”,以期实现草地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双赢。

  呼伦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内蒙古第一大湖。“党的十九报告中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于呼伦贝尔来讲,没有了绿水青山,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绿水青山就是呼伦贝尔的金山银山。”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刘松涛说。

  近年来,以呼伦湖为重点的呼伦贝尔的河流、水系和湖泊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果。呼伦湖水位较2012年升高3.08米,水域面积达到2038平方公里,较2012年扩大288平方公里。

  依托民族文化 推动产业融合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优势资源。呼伦贝尔是40多个民族守望相助的和谐家园,是蒙古族以及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少民族”的世代聚居地。这里灿烂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之“美”,成为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发力点。

  根河市敖鲁古雅乡近年来以旅游立乡,鄂温克族猎民们放下猎枪搞起了旅游业。党的十九大精神让乡长戴光明振奋不已:“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去年,敖乡的人均收入1.8万多元,今后,敖乡的猎民要依托传承民族文化,继续发展旅游业。随着政府大力扶持“三少”民族,我们猎民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蒙古民族的游牧文化、“三少”民族狩猎文化是支撑呼伦贝尔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基石。在旅游业发展中,呼伦贝尔紧紧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

  去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先后举办了中国·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开幕式专场文艺晚会、大型歌舞晚会《冰雪家园》《蒙古之源·根与脉》专场演出和“中国与北方西伯利亚鄂温克、鄂伦春民族影像展”等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为各地游客奉献了有着鲜明呼伦贝尔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大餐,让他们感受到了呼伦贝尔独特的文化魅力,促进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倾力打造的三少民族儿童合唱《五彩传说》、原生态民族歌舞诗《天边》、话剧《拓跋鲜卑》、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蒙古古乐演奏《蒙兀室韦》5张文化名片,让呼伦贝尔民族文化从草原走向世界。

  呼伦贝尔积极推动建设集旅游商品研发、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基地建设,举办了“食在呼伦贝尔”国际美食节暨民族特色旅游餐饮大赛和2017中俄蒙服装服饰展示暨呼伦贝尔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推进《呼伦贝尔旅游文化丛书》编纂进度,打造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特色文化旅游故事。同时,全市加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开发,积极发展健康养生、展会节庆、自驾探险、低空体验、户外运动、体育赛事等新型旅游业态,培育旅游新热点。

  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放大了呼伦贝尔的特色品牌效应。今年,全区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17中俄蒙国际羽毛球赛、中俄蒙健身气功交流赛、中国冷极国际马拉松赛、第二届亚洲青少年定向锦标赛、2017中俄蒙国际服装服饰艺术节、中俄蒙“万里茶道”诺门罕战役遗址之旅等活动,使旅游文化节庆活动逐渐成为呼伦贝尔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今年9月,在举办“2017中国·鄂伦春国际森林山地运动节”之际,呼伦贝尔向全国和世界推介全市秋季的旅游资源,展示大兴安岭深处丰富的森林狩猎、山地运动和拓跋鲜卑根祖地等体育文化民俗旅游资源。同时,深入挖掘鲜卑之源——拓跋鲜卑祖源历史,真正地将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将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打造独具呼伦贝尔特色和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新增开的森林旅游专列“鄂伦春号”,所经之处能够更深层地挖掘草原、森林、历史、民俗等资源,使游客能够全面体验呼伦贝尔的渔猎文化、狩猎文化、萨满文化、森工文化。

  立足全域旅游 形成高端格局

  从观景到赏雪,从夏季旅游到四季旅游……呼伦贝尔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充分挖掘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用好原生态资源、打好国际化品牌。

  “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战略,实施‘旅游+’战略,将旅游业打造为中轴产业,与其他产业互通、互惠、互助,通过旅游业的桥梁作用,实现错位发展,把呼伦贝尔打造成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在今年9月的呼伦贝尔旅游发展大会上,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秦义如是说。

  冬季旅游一直是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发展中的短板。去冬今春,在第十七届冰雪那达慕期间,呼伦贝尔加强了冬季旅游资源开发与推广。全市以“冰雪那达慕”为主题,举办了包括全域旅游发展冬季高峰研讨会、冰雪那达慕、中国冷极节、海拉尔草原音乐名城研讨会、满洲里国际冰雪节等活动,推出牧业4旗牧户体验游、挑战中国冷极、体验民俗风情、体验异域风情等冬季旅游产品,实现了冬季旅游的新突破。

  去冬今春,呼伦贝尔市冬季接待旅游人数233.56万人次,同比增长10.8%;旅游收入97.94亿元,同比增长16.3%。

  为推进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进程,今年呼伦贝尔重点实施了15个旅游项目。续建的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民族文化旅游景区、两河圣山旅游文化景区、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和新建的呼伦贝尔草原国家公园旅游区、满洲里套娃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等项目,将为呼伦贝尔旅游业再增新亮点。

  呼伦贝尔积极探索新业态的开发,新建了根河市房车营地、自驾车营地、度假木屋等休闲度假基地和新巴尔虎右旗米吉格家庭牧场、陈巴尔虎旗亲子牧场等家庭体验型牧场,积极推进鄂伦春旗大杨树的多布库尔、莫旗腾克镇和尼尔基水库、阿荣旗东光村、扎兰屯市柴河等周末呼伦贝尔休闲度假品牌与鄂伦春旗乌力楞景区、根河敖鲁古雅猎民之家新兴民族文化体验基地建设。

  冬天的脚步走近了呼伦贝尔大地。在2017年呼伦贝尔首场冬季旅游推介会上,全市14个旗市区和旅游企业对精心制作的冬季旅游产品和线路进行了推介宣传,共推出了36项异彩纷呈的旅游节庆活动和百余条精品线路。

  来到呼伦贝尔,你可参与海拉尔冰雪嘉年华冰雪节、牙克石凤凰山冰雪旅游节,到满洲里驻足中俄蒙国际冰雪节,走进冰雪雕塑、彩灯、异域建筑的冰雪童话世界,看三国佳丽同台竞秀……

  来到呼伦贝尔,你可以去额尔古纳体验俄罗斯家庭歌舞风味餐,欣赏白桦林景观带,再去根河参观敖鲁古雅猎民乡和猎户们一起喂养驯鹿,晚餐游客可以“过大年包饺子”……

  来到呼伦贝尔,你还可以去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感受高纬度滑雪的极速刺激,滑雪后到温泉酒店泡温泉,感受无与伦比的休闲度假体验。也可赶赴阿荣旗感受东光村朝鲜民族风情,看冰上捕鱼,品朝鲜族风味餐,接着赴莫力达瓦旗参观达斡尔民族文化园,体验神秘的萨满文化和达斡尔人的生产生活……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旅游+”在呼伦贝尔已经焕发出对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力,正发挥出其催化、集成的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提升着旅游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带动着地方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航标灯塔,呼伦贝尔将做大做强旅游业这篇大文章,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打造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形成全区域、原生态、多民俗的中国高端旅游新格局。

  呼伦贝尔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托亚表示,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责任扛在肩上,不断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将“智慧旅游”当作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个关键点,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市场国际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专刊
   第08版:影像力特刊
   第09版:读友
   第10版:经济圈
   第11版:小康图景
   第12版:公益广告
呼伦贝尔: 让环境与文化之美为旅游发展注入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