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亮剑北疆——内蒙古公安机关5年辉煌成就盘点

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负责人签署合作协议。
内蒙古公安机关“9·3”安保誓师大会现场。
特警在武装巡逻。
“利剑—2014”中国内蒙古·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警方反恐防暴联合演练。
民警深入牧户宣讲法律法规。
  队伍篇——千锤百炼锻造内蒙古公安“铁军”

  林里的老虎天上的鹰,鄂尔多斯镌刻下了“高原神探”郝万忠的赤胆忠诚;牧民口中的“赛因察戈答”,映照着爱民模范宝音德力格尔的无悔坚守;舍生忘死,西乌珠穆沁旗消防大队创造了无数次的“最美逆行”;探索创新,库伦旗看守所连续17年保持了监所安全无事故。

  2017年5月19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内蒙古公安系统有19个集体和34名个人受到表彰。

  5年来,一项项涉及队伍建设的重大改革措施先后出台,一系列制约队伍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

  5年以来,内蒙古各级公安机关涌现出1940余个先进集体,9900余名民警立功受奖,9名民警被评为英模;50余名民警英勇牺牲,180余名民警因公负伤。

  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在接受人民网访谈时深情描绘: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万公安民警众志成城,全力维护自治区社会大局稳定,全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全力提升公安机关履职能力。他们赤胆忠心,守土有责,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终于把“平安”两个字镶嵌在这片热土上,刻画在各族群众的心里。

  如今,内蒙古公安队伍管理改革步入快车道,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内蒙古公安在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素质强警、从优待警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政治建警:筑牢忠诚警魂

  6月28日,自治区公安厅举行机关党建园地揭牌仪式,2017年新入党的民警代表集体进行了入党宣誓,这一阵地的建设也为全区公安党建工作增添了新的亮点和名片。

  政治建警,是公安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和“头号工程”。新一届公安厅党委班子成立以来,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意识,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政治建警,筑牢忠诚警魂。

  马明多次强调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切实增强、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确保公安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马明带头开展党建学习研讨并坚持给党员民警讲授党课,每年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公安厅党委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全区公安机关党建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明确把党建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打造了党建项目化管理、“北疆党建长廊”等一批党建品牌,筑牢政治建警根基,培育忠诚警魂。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区公安机关结合“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触及思想、锤炼灵魂。

  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以“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为主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对照整改,建章立制;扎实组织开展全区公安机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解决党员民警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开展“迎接十九大、忠诚保平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励广大民警不断争先创优。

  素质强警:提升核心战斗力

  2016年春节刚过,自治区公安厅组织机关民警开展了主题为“抓队伍、强作风、促养成”队列训练活动。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公安机关也相继开展了系列练兵活动,一时间,练兵之风在全区各地迅速掀起。

  “素质强警,练兵是根本。”5年来,内蒙古公安机关年均举办各类培训班150期,年均培训2200余人次。近年来,连续举办了全区公安局长培训班、政委培训班等系列领导干部培训班,极大提升了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的实战指挥能力。先后组织全区15000多名公安民警开展跨区域拉动演练17次,实战检验了队伍的战斗力。在全国首家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签订了“校厅合作”框架协议;成功举办了两期“百名教官上公大”专题研修班;建立了ABC三级基地承训体系,研发精品课程12个、微课程600余个。呼伦贝尔等地试点建立了通过网络进行点对点精确学习的“即时培训”教训模式,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全面实施“轮值轮训,战训合一”机制。

  此外,公安厅还探索实施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整合成立了科信等4个部门,科级机构由243个减少为190个,先后交流干部271人。开展盟市、旗县“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试点工作,呼伦贝尔等地采取领导职数不减、机构合署办公、牵头部门负责等方式,推进实施“大部门”制,有力提升了警务效能。

  从严治警:打造执法为民铁军

  2014年初,在全区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公安厅党委郑重作出不用公款进行非公务消费、不公车私用等“七项廉政承诺”,字字铿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警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新一届公安厅党委成立以来,把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警摆在首要位置,马明主动担当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强力推进从严治党从严治警各项措施。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层层带动示范、逐级传导压力,确保责任落到实处。从厅党委做起,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28项配套规定和公安部“三项纪律”等制度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警向基层单位、执法一线延伸。成立了机关纪委,全年担负起了厅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和科级以下民警的监督执纪问责工作。

  打铁还需自身硬,执法还要自身正。内蒙古公安机关相继出台了《内蒙古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公安厅选拔任用处级领导干部工作暂行办法》《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全区公安机关民警严守政治纪律“十个不准”规定》等一系列规定制度密集出台,确保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运转。

  坚持对新入警、晋职晋衔和首任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把廉政党课教育内容作为必修课,贯穿于各类培训之中;编印下发了《公安民警纪律手册》,建成了厅机关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开通了“12389”民警违法违纪专用举报电话和公安监督信息化平台;全面开展了“三清”及“回头看”工作;建立了网上督察中心,严肃查处民警违法违纪案件,着力整治纪律松懈、作风涣散、警容不整等不良风气。

  一系列有力举措,不断从“严”字上下功夫,不断强化民警向规矩“看齐”,向纪律“看齐”,通过制度推动解决民警常见违法违纪问题。全区处理吸毒民警22人,有效解决了民警涉毒问题,纯洁了队伍。

  从优待警:激发队伍内生活力

  自治区公安厅经侦总队民警张春风早晨一上班,就收到了厅机关党委提前派发的生日卡,才想起来自己的生日快到了。

  记住每一名民警的生日并送上祝福,是内蒙古公安机关从优待警的举措之一。举措虽小,但总能让民警心里热乎乎的。

  近年来,内蒙古公安机关把从优待警工作列为“民生工程”,实行“一把手”负总责,通过制定出台《民警荣誉培养暂行办法》、推出从优待警10项措施等各项举措,加强公安民警荣誉养成教育,增强民警归属感、荣誉感、自豪感,有效推动了各项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

  为有效解决民警大病医疗救治体系不完善、政治待遇偏低、工资待遇与工作付出不相匹配等问题,2012年以来,自治区公安厅协调教育厅、民政厅、卫生厅等相关厅局,制定出台了快速救治“绿色通道”、优抚对象家属劳动就业等10项从优待警措施。公安厅将每年7月第一周设立为“关爱民警周”,整合社会力量开展系列爱警活动。2013年底,制定出台了《内蒙古公安机关荣誉培养暂行办法》,有效缓解了公安民警和家属的后顾之忧。还与自治区卫计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从优待警、警医协作的通知》,出台了优先就医、协调专家等5项从优待警工作措施。建立了民警心理训练、咨询服务、危机干预“三位一体”工作体系,成立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对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了在线咨询;使用辅助基金1700余万元,慰问公安优抚对象家庭3485户。从优待警措施细致到位,凝聚了警心,激发了全区公安民警的工作动力和活力。见微知著,枝叶关情。“一系列的惠警爱警措施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一线民警纷纷感叹。

  内蒙古公安通过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素质强警、从优待警,大力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公安民警的履职能力,“北疆卫士”的光荣称号已经深深印在内蒙古各族人民群众心中。(范春生)

  铸基篇——装备建设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大力推进装备建设工作创新,强化公安装备建设对民警履职能力的支撑。“十二五”期间,全区公安机关投入装备建设经费48.94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经费45亿元。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已经形成了科技强警、科技兴警,通过装备建设提升战斗力的新局面。

  科学谋划 保障先行

  今年8月,自治区党委、政府成功举办了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作为庆祝活动安保的主力军,内蒙古各级公安机关以最高规格、最严措施、最佳状态、最优效果,打好、打赢了这场安全保卫战,展现了一流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早在2013年6月,自治区公安厅提出全区公安工作要争创“四个一流”,即加大投入,配备一流的设备;加强培训,培养一流的人才;提升服务,创建一流的管理;提高能力,做出一流的业绩,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平安内蒙古”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四个一流”指明了内蒙古公安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蒙古公安工作的主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一流装备”目标的提出,突破了公安装备建设中的传统思维模式,为内蒙古公安装备建设确立了崭新的目标。

  为促进一流装备建设,公安厅党委对公安装备建设提出了“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实战需求、服务基层一线”的总要求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总思路,大力推进单警装备、特警装备、应急物资储备和空中力量4个重点装备项目建设的发展方略,为全区公安装备建设描绘了蓝图。

  围绕中心 整体布局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内蒙古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围绕维护社会稳定这一中心工作谋发展、寻思路,扎扎实实地开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公安装备建设这项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上,展示出核心城市装备基础扎实,重点地区装备迎头赶上,周边旗县装备崭露头角的大好局面。

  首府呼和浩特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维护全区社会稳定工作中占据核心地位。为进一步夯实首府公安基层基础,自治区公安厅助推首府公安装备全面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确保“以首府稳保全区稳、以北疆稳保全国稳”战略构想的实施。公安厅筹集1000万元,通过公安部警用装备采购中心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装备了100辆警用巡逻车。筹集300余万元购置100辆警用摩托车装备到首府公安一线。

  作为公安装备建设的重点城市之一,赤峰市公安局根据实战需要,投资近亿元购置了反恐装甲车、无人侦察机、反恐突击车等反恐处突装备。鄂尔多斯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进行实验室新建和仪器设备更新,该鉴定中心13个鉴定项目的鉴定结论得到全球77个国家和经济体的承认。鄂尔多斯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是内蒙古公安机关第一个通过国家认可的鉴定机构,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通过国家认可的鉴定机构,为内蒙古司法鉴定工作填补了一项空白。

  公安装备建设从来就不是经济发达城市的专利,在经济条件欠发达的城市同样大有可为。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克难奋进,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装备建设。一次性投入2400余万元完成了报警服务平台升级、技术手段建设,建立了综合应用信息系统;投入近600万元购置了46种8456件(套)应急物资,达到了应急物资储备标准;投入经费1.14亿元,安装视频监控探头30000多个,建立起以临河城区、旗县政府驻地城镇为重点,以指挥中心为平台,治安、交警、巡警、派出所等实战单位共享的城市报警监控系统,与此同时,深入推进城镇公共区域、重点要害部位及复杂场所视频监控、城市道路视频抓拍机动车辆和出城卡口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了对复杂区域、公共场所全覆盖监控,目前效果已经凸显。

  在核心城市和重点城市的示范带动下,公安装备建设向中心城市周边旗县稳步推进,旗县公安装备建设崭露头角,有声有色。

  包头市青山区公安分局根据实战需求,测算出应配备各类业务装备数量和按照使用年限需要更新的业务装备数量,划分轻重缓急,制定了业务装备配备实施计划和实施细则,青山区公安分局先后投资500余万元用于公安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建设,对青山区城区报警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特别是探索建立以视频监控系统为龙头的城中村治安乱点整治警务模式,在预防打击犯罪上成效明显。切实加大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保障力度,一线执勤执法民警的单警装备、警务通及执法记录仪配备率达到100%。

  赤峰市宁城县地处蒙、辽、冀三省区交界处,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宁城县公安局先后投入8600余万元,完成了光学检验室、足迹与痕迹检验室、法医检验室、技术办公室、指纹检验室、物证库等技术室的建设,技术室设备先进,配备有便携式X光机、数码显微镜、偏振光摄影灯等先进设备,实战能力得到显著加强;宁城县公安局还投入2000余万元,完成了防暴盾牌、排爆罐、生命探测仪、执法记录仪等公安装备的配置,配套推进了执勤执法装备与保障装备;规划应急储备库近400平方米,投入400多万元购置了7大类物资。此外,宁城县公安局还投资2220万元用于基层所队办公用房的改扩建和达标升级工作,落实了5个无房派出所30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规范了6个拥有房屋产权派出所3088平方米办公用房的区划管理,基层派出所实现了办案、办公、接待、生活配套设施配置齐全、功能区划分合理。

  重点突破 全面推进

  为保证全区公安装备建设协调发展,自治区公安厅警务保障部门紧紧把握全区公安工作特点,科学统筹,分类保障,以点带面逐步落实一流装备建设,重点推进环京公安检查站、单警装备、特警装备、应急物资储备和空中力量等建设项目,实现跨区域、跨领域的一流装备建设目标。

  加强环京公安检查站建设。内蒙古公安机关为了充分发挥环京“护城河”作用,着力加强公安检查站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遵照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的指示精神,强力推进公安检查站建设。目前,13个环京公安检查站已经成为内蒙古公安机关在环京“护城河”上的“标杆”建筑,发挥着拱卫首都的重要作用,是内蒙古向全国展示公安风采的窗口。

  加强单警装备保障。内蒙古公安装备建设工作坚持面向基层、贴近实战的原则,装备向一线倾斜,先进装备充实到基层。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对安全防护、信息通信、指挥调度、执法执勤、交通指挥、反恐处突等基础装备建设,加快警用执法记录仪配备和公安机关办案现场、监管场所监控设备的安装改造工作,确保了一线实战单位的装备需求。

  加强特警装备建设。内蒙古地处北部边疆的特殊区位,决定了公安工作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也对公安装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一支装备配备和业务技能都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安特警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公安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自治区公安厅大力加强全区公安特警队建设,为全区基层公安机关投入特警装备经费3亿元,为基层公安机关配发警用巡逻车、警用摩托车、武装巡逻车、运兵车等共计2000余辆,警用防护、防暴类装备30余万件。特警装备建设大大提高了内蒙古公安的整体战斗力,内蒙古特警在紧急救援、应急处突、抢险救灾、侦查缉捕等公安特种作战中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为提高抗震救灾、抢险救援等危急状态下的应急保障能力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内蒙古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扩大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实现了保障全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重特大案件和跨区域案件侦破的武器装备紧急需要。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警用装备仓库建设指导意见》,建立起以自治区级储备库为基础,盟市、旗县储备库为补充的三级公安机关警用装备应急储备保障体系。2015年,自治区公安厅投资近2000万元对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公安装备库进行了改扩建。改扩建后的储备库面积达1万平方米,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应急物资储备总值达1.4亿元。

  加强警用航空队建设。内蒙古是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组建警务航空队,是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人民群众能力的需要,是建设平安内蒙古的需要。新组建的内蒙古警务航空队在历次重大活动安保空中巡逻,重大节日空中消防巡查,重大应急救援空中搜救等警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项项公安装备建设工程方兴未艾,内蒙古公安固本强基战略稳步推进,全面落实,锻造出维护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一支“铁军”。(魏汉中)

  打防篇——提升打防实力 构建平安北疆

  铁肩担使命,亮剑戍北疆!

  2012年,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上任伊始,面对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两位数百分比上涨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提升打防实力、构建平安北疆”的总体思路,团结带领公安厅党委领导班子和全区公安民警,在打击防范上狠下功夫、做大文章。全区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各类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大幅下降,“缉枪治爆”“破案会战”“禁毒会战”等多项工作成绩位居全国前列;全区建成四级巡控网格2576个,建设警务室4493个,建立社区治安联防组织4247个、社区治保组织10165个,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建成,人民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精准打击 持续发力

  刑事治安案件发案实现“双下降”

  9月29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公安局通过运用科技信息手段,综合分析研判,成功侦破一起14年前的命案,将已漂白身份多年的犯罪嫌疑人黄某某抓获。

  2012年以来,内蒙古公安机关坚持以打开路、精准发力,打赢了“震慑”“雷霆”“飓风”“亮剑”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2016年,内蒙古公安机关共立各类刑事案件8.33万起,同比下降9.5%,其中八类案件0.42万起,同比下降9.8%。

  狠抓反恐维稳。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首位,打造警种协同、整体联动、统一高效,跨地区、多领域、深层次的反恐怖工作格局,强力推动情报+指挥、实兵+视频、警亭+卡口的六位一体巡逻防控新机制,把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武装巡逻工作做强做实,进一步提升反恐处突能力。

  狠抓实战攻坚。构建科学有效的指挥机制,建立合成作战的侦查办案机制,有效提升打击效能。快侦快破有影响的杀人、抢劫、爆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继续保持大要案件不欠账的良好态势。推进公共安全管理,不断提升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爆物品等管理能力水平。

  狠抓重点震慑。公安厅主导开展“震慑”专项行动已成为全国打防工作的品牌。缉枪治爆和打击黄赌毒、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在一系列专项行动中,不断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交出了让群众满意和信服的“成绩单”。

  立体防控 服务民生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5年来,内蒙古公安机关针对基础薄弱、情况复杂等不利因素,紧紧围绕打造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目标要求,依托边、牧、农、林、城5大区块,建立起区域特色鲜明、整体支撑联动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016年5月23日,公安部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全国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会,郭声琨同志称赞这次会议“既是推进会,也是现场会”。孟建柱同志在内蒙古考察时,对内蒙古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化”固边打造“平安边区”。在边境管理区全面推行了联动化防控、便捷化报警、可视化巡查、围墙化封堵的“四化固边”社会治安防控模式,在广大边境地区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三联”共治打造“平安牧区”。结合牧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以科技联网、多卡联动、警地联防为主要内容的牧区社会治安防控模式。

  “1+N”组合打造“平安农区”。“1”就是做强社会治安基本力量,推动了治安防控在农村的阵地前移。“N”就是因村施策,推出若干多元化防控措施,有效化解了不稳定因素,“民转刑”案件大幅减少。

  “221”模式打造“平安林区”。探索确立了聚居点、林业工人两个防控核心,实行了“巡查线路定期变更、巡查区域重叠交叉、防控重点动态调整、卫星电话定点报告”一整套巡查工作法。

  “人力+科技”打造“平安城区”。大力推动信息资源一体化运行,增强防控体系合力,全面推进“网、台、云、端”建设,形成信息采集、整合共享、深度应用“三位一体”。

  呼和浩特市的“眼云痕网”、包头市的“四级巡控”、赤峰市的“六位一体”、乌海市的“五化并举”、巴彦淖尔市的“九小警务”等等,盘点内蒙古各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果,可谓亮点纷呈、全面开花。

  此外,内蒙古公安机关探索建立了警力跟着警情走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着力缓解一线警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2016年,仅厅机关就将原有243个科室压缩至190个。

  全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发生个人极端事件和“民转刑”案件。几年来,全区公安机关年均调处矛盾纠纷上万起,无一激化引发恶性案件。2015年10月起,公安厅还启动了“促和谐、惠民生”三级联动帮扶工作,帮扶村(嘎查)126个、困难家庭4360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公安机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望相助”的殷切嘱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以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为目标,以“平安内蒙古”建设为主线,严于砺剑,善于挥剑,敢于亮剑,全力维护了自治区社会大局稳定,全力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全力保障了人民安居乐业。

  据内蒙古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数据显示,我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始终保持在90%以上,2016年分别达到93.9%和96.1%,比2012年提升了5个和7.5个百分点。(马帅)

  创新篇——内蒙古公安改革收获耀眼成绩单

  5年来,每一项改革既有速度更有温度。每一个举措都诚意足、力度大,每一个探索都尊民意、顺民心。创新推进、释放红利、增强获得感成为内蒙古公安改革的标识。

  全区95项公安改革任务已完成85项,完成率89.5%。截至目前,内蒙古公安多项改革任务在全国率先完成,交通事故快处快赔、驾驶人自学直考、自主报考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民生警务、警辅人员管理等典型经验受到中央深改办、公安部的肯定;在公安部“放管服”网站实现信息报送和采用数全国第一。

  民意为本 群众至上

  打好改革组合拳提升群众获得感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推进各项改革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改革离不开创新,5年来,内蒙古公安立足区情实际、工作实际,把创新放在公安改革的首位,坚持民生为本、民意至上,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升群众获得感。

  “把公安改革往深里扎、往实里做,进一步推进公安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这是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强调最多的一句话。

  为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提高改革质量,全区各级公安机关成立了“一把手”牵头的全面深化改革组织领导机构,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任全区公安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内蒙古公安改革强力推进。

  改革的关键在于落实。内蒙古公安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主体责任,每年编制公安改革任务书,细化分解任务,列出改革任务清单。与此同时,配套建立督察机制、问责机制、考核机制。截至目前,公安厅召开专题会议38次,研究审议公安改革方案55个,累计召开全区公安改革现场会、推进会6次;组织公安改革督察5次,覆盖厅直机关、12盟市和50%以上的旗县公安机关。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从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地方改起,推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身份证异地办理、解决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交通便民利民措施……让人民群众第一时间享受改革的红利。

  “谢谢你们,让我在70岁时重新上了户口,这样我就可以办理医保手续了。”近日,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大雁镇居民包玉山高兴地对向华派出所户籍民警周晓艳说。据了解,周晓艳在入户核查时,发现辖区新搬来一位老人常年有病,因没户口办不了医保,又无力承担过高的医疗费。她了解到老人手持迁移证多年而没有落上户口时,多方调查核实,终于为老人重新补录了户口。这是鄂温克旗公安局落实户籍惠民政策、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落户城镇不难了,车检烦心事少了,出入境更加方便了……一批批暖心、贴心、放心的改革“红包”塞到群众手里,接地气、赢民心的具体举措,受到群众的真心欢迎。

  着眼革新 找寻路径

  以机制创新带动社会治理创新

  2016年11月4日9时03分,一列来自湖北武汉的列车缓缓停靠至包头站,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警方乘专列行程6000余里,历时83小时,将所有涉案嫌疑人押解带回。至此,达拉特旗公安局经过近4个月侦办的“7·06”特大电信诈骗案告破。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107名,刑事拘留102人,冻结账户130余个,冻结资金900余万元。

  各地公安机关充分运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这一机制,各层级、警种、地区、部门通力配合,擅打合成战,有效遏制了此类犯罪高发态势。

  5年来,内蒙古公安机关在以打开路的同时,不断强化情报指挥一体化机制建设,强化专业合成作战机制建设,强化常态巡逻防控机制建设,“打防管控”多路出击,构建形成现代化警务运行机制。

  建立完善数据支撑的现代警务机制。建成公安厅警务云大数据中心,实现了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实时交互。探索开展“数据反制+多侦合成”“数据研判+动态感知”“数据跟踪+规范管理”“数据共享+网络服务”等大数据应用模式,初步建立了“航母+舰载机”式的大数据支撑型警务运行机制。内蒙古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政法系统信息共享工作3个试点单位之一。

  建立完善合成作战的打击犯罪新机制。建成公安厅情报合成作战中心,开展多种合成研判作战。全区12个盟市、92个旗县公安局建成了合成作战室。全面推行打击刑事犯罪现场勘查“一长四必”工作模式,实行了刑事案件分类侦查制度。

  建立完善“四个中心一体化”运作机制。打造了让“110”再快一分钟工作机制以及“草原110”“蒙古包哨所”“警航基地”等特色亮点,构建了网上网下相结合、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网络综合防控体系。

  建立完善新业态风险管控机制。加强对物流寄递、电子商务、网购网租、互联网金融、无人机等新业态的安全监管和服务,与自治区综治、交通、邮政等部门建立完善快递行业安全监管机制,全面落实了“3个100%”措施。

  建立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以自治区“两办”名义印发了《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公安厅出台了刑事案件法制部门“两统一”工作机制、行政出庭应诉规范、冤假错案责任追究办法等13项制度,为民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供了完备的法规制度保障。

  完善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刑事案件“两统一”、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法律顾问等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案管中心规范化建设,优化升级执法办案信息系统,实现对网上办案实时动态、全流程监督。

  建成“7+2”网上督察系统。为一线民警全部配备了现场执法记录仪,建立了提请逮捕案件抽样评估机制和办理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制度。

  目前,公安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内蒙古公安机关将把握机遇、抓住关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以创新思维、锐意进取的姿态,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不断加大改革方案的含金量,让人民群众和基层民警有更多获得感。(唐建权)

  综治篇——特色警务让平安红利惠及各族群众

  2017年10月13日20时,塞外青城呼和浩特的街头依然人来车往,就在人们尽情享受美好周末的时候,内蒙古公安机关定期统一进行的“震慑”行动全面展开。夜幕下随处可见的闪烁警灯,寒风中坚守岗位的公安民警,让平安的信念送到了每一位百姓的心间。

  近年来,内蒙古公安机关以打造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核心,创新信念、拓展思路,摸索出了一条独具区域特色的警务发展之路。

  加强外联内通

  构建反恐处突新格局

  8月24日,由中俄蒙三方毗邻地区边防部门共同开展的“固边——2017”联合执法处突演练在我区某边境城市举行。这是中、俄、蒙三国毗邻地区执法部门为应对当前反恐形势实施的又一项具体举措。

  2012年以来,内蒙古公安机关为积极应对当前的反恐维稳形势,立足内蒙古外联俄蒙、内接八省、地跨三北,横延八千里边防线,纵担环京、环疆“护城河”的重要战略地位,发散工作思维,汇聚多方力量,形成以内蒙古为中心,睦联俄蒙、串联八省、近贴三北,环绕新疆,拱卫首都的大平安建设格局。

  5年来,中、俄、蒙三地边境执法高层频繁互访,畅通沟通渠道,联合执法实战演练不断向纵深推进。内蒙古警方与俄、蒙两国边防部队密切协作,就打击恐怖主义、涉枪、涉毒、组织偷越国境等跨国犯罪问题达成共识,分别签署了警务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打击跨国犯罪协作机制。

  在国内警务合作中,内蒙古公安机关依托地缘,务实作为,积极构建多级、多边、多元的“内联三区”警务合作框架,就像巨型“扁担”,自东向西挑起了东北警务协作区(蒙黑吉辽)、环首都警务协作区(蒙京津冀晋辽鲁)、西北警务协作区(蒙陕甘宁青新兵团)三大警务协作区,共建中国北部安保大屏障。

  2012年至2014年,阿拉善左旗连续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件,居民谈“贼”色变。2015年5月,该地警方转变侦破方向,将现场提取的多枚指纹与银川警方指纹系统库进行异地比对。5月29日,犯罪嫌疑人马某某在宁夏中卫市落网,一举破获系列入室盗窃案40余起。这是西北七省区公安机关警务合作大框架下的一个缩影。2016年以来,西北七省区公安机关联合破获刑事案件5479起,抓获逃犯3052名,有力维护了西北地区的安全稳定。

  促进警务与科技融合

  创新大型活动安保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召开、建军90周年阅兵、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一连串高层次、高规格、高标准的重大活动安保成为2017年内蒙古公安工作的“五星重点”。面对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全区公安机关凭借着科技融合警务实战的广泛应用,凭借着“常规+专项”组合行动的周密部署,确保了一个个重大活动的圆满举行。

  “没有科技信息化的支持,就没有内蒙古公安创新发展的今天。”这是自治区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在总结内蒙古公安工作成功经验时提出的论断。在警用实战中尝到甜头的公安厅,今年9月21日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签订了科技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内蒙古公安机关真正踏上了让科学技术与警务实战深度融合的战略发展之路。

  今年以来,以“震慑”行动为穿插,以缉枪治爆和打击“黄赌毒”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各项安保行动为主线的“常规+专项”组合行动在内蒙古大型活动安保新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区域特色警务

  草原上盛开平安幸福花

  要让公安改革的红利惠及人民群众,要把服务的平台延伸到百姓身边。近年来,自治区公安机关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着力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先后规范、清理、取消、下放各类手续证明、审批权限335项;6月1日起,全区公安机关将跨省身份证异地受理业务范围扩大至全国;集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为一体的“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整合出入境、治安、户政、交管等11大类相关业务警种的网上办理和查询项目,提供150余种业务办理和300余项便民服务,获得了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的点赞。

  为了贴近区域实际,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内蒙古各地公安机关还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区域警务品牌。

  在锡林郭勒盟,“奥特尔”警务室已经成为大草原上的新风景。“奥特尔”蒙古语意为流动的牧点。2011年,东乌珠穆沁旗公安局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建造适合草原牧区的“奥特尔”警务车设想。现在“奥特尔”警务车除最初的接处警、法律宣传等功能,逐渐增加了视频监控、无线上网、信息化查询、通讯保障、太阳能发电等高科技装备,演变成了高科技支撑下的警务“大篷车”。除了办理各项公安业务,警务室的民警们还承担起为牧民代办涉及医疗、民政、畜牧等不需牧民亲自到场的各类事项。

  双语执法、双语办事、双语调解室,这些都是赤峰市公安机关打造的特色品牌。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公安局,民警们不仅自主研发了电脑制作蒙文笔录软件,方便日常执法办案,还专门选聘“莫日格德”(蒙古语,意为明白人、乡贤),专门协助派出所调解各种矛盾纠纷,实现了矛盾纠纷最小化处理。

  内蒙古公安机关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和民族习惯,调动一切可用力量,发起群防群治“总动员”,让平安幸福之花在广袤草原上盛开不败。(陆晗)

  本版图片均由自治区公安厅宣传处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专刊
   第08版:影像力特刊
   第09版:读友
   第10版:经济圈
   第11版:小康图景
   第12版:公益广告
亮剑北疆——内蒙古公安机关5年辉煌成就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