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镌刻时代烙印的“家书”

作者:裘山山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贾登荣

  这部非虚构作品《家书:青年时期写给父亲母亲》,是裘山山从父亲去世后留下的樟木箱里,发现的一千多封家书,然后挑选出自己从1971年到1988年期间与父母的300多封通信,图文并茂地呈现给读者,让人们从这些书信中,了解一个家庭的历史,一个时代的特色,并唤起人们对亲情的呼唤,对历史的反思。

  从这些“家书”里,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成长轨迹。从一个“后门兵”,成为连队的报道员,并逐渐爱上文学,并且有了文学作品在报刊发表,引起了部队内外的关注;经过多次争取,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大学毕业后重返部队,担任文化教员;离开凤凰山,从借调到最后调入《西南军事文学》。书信里,传递出的是作者的奋斗史、成长史。在这些书信里,既有作者的高兴与欣喜,也有作者的困惑与彷徨,更有作者的执著与毅力。在一封给父亲的信中,作者有这么一段话:“一切要靠自己努力,过去的并不能成为今天的旗帜。”也许正是凭借“自己努力”这4个字,才成就了她的人生。

  从这些“家书”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家庭的坎坷命运。作者的父亲虽然长期在军队工作,但由于背上了出身不好的包袱,连党也不能入,直到拨乱反正以后,才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作者的母亲由于提了点意见,被打成报社唯一的女右派,被迫离开新闻岗位长达20多年;平反以后,又主动要求重返新闻岗位,工作到近70岁的高龄;作者的姐姐,因为父亲曾经在陕西修铁路,而成为陕西的一名下乡知青。若干年后,才得以调回父母身边,又靠着勤奋努力,获得了大学文凭,成为编辑、作家。可以说,作者家庭的历史,是我们国家若干个家庭故事的浓缩。从这些家书中还能看到,虽然这个家庭历经坎坷,但他们没有埋怨,也没有气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上,努力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是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就是需要有这样一些充满理想信念的家庭,才能保证国家蓬勃兴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从这些“家书”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由弱到强的变化。从作者上世纪70年代的书信中,我们看到,四五十年前的中国,物质是多么匮乏,生活是多么艰辛。上世纪70年代中,作者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拉练”时,母亲给了几个苹果,让她喜出望外不到半天时间就吃得精光;上世纪80年代作者结婚时,没有自己独立的婚房,靠父母挤出一间房子作为婚房,结婚时全部花费只有1000多元!对比今天的中国社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观察·锡林郭勒
   第07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8版:要闻
   第09版:地方·旗县
   第10版:文摘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出彩
绽放的浪花会很美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砥砺成才的最佳教材
文学情里的责任与担当
人之彼岸:人与人工智能彼此映照
镌刻时代烙印的“家书”
1987,我们的红楼梦
新华热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