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产学研于一身的学科带头人

——记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于卓
高丹草新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
  于卓

  于卓,男,1958年10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博士,内蒙古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主任。研究方向为饲用作物及马铃薯遗传育种。兼任内蒙古遗传学会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草学会牧草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二审专家、内蒙古农作物和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及常委。

  □陈曦照  王福会

  在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星光熠熠的获奖名单中,现任自治区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学科主任、学术带头人,内蒙古农业大学于卓教授的名字显得特别醒目。

  于卓教授主要从事饲用作物及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目前,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项)、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大(2项)、内蒙古科技厅科技攻关(3项)、内蒙古财政厅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2项)18个科研项目。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2项、国家973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内蒙古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1个、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个。通过以上成就的展示,于卓教授在我区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所涉猎的范围之广,成就之多可见一斑。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草地、耕地资源,是全国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畜牧业作为我区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保障国家绿色畜产品供给,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区将进一步加快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推进畜牧业现代化,构建粮草兼顾、农牧业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种养业体系。

  我区畜牧业“十三五”规划目标令人振奋,必须牢牢把握规划中所提出的工作要点,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积极发展人工种草,转变草食畜牧业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推进转型升级,才能实现草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于卓教授所从事的职业和研究成果,与草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成果方面,他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高丹草系列新品种培育及推广应用”研究获201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成果以培育氢氰酸含量低、青刈饲喂安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的高丹草新品种(高粱与苏丹草杂交类型)为目标,采用种间远缘杂交与先进的DNA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新品种选育及其高产栽培利用技术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培育出氢氰酸含量低、青刈饲喂家畜安全的高丹草新品种5个(国审2个、蒙审3个),并确立了新品种的种子生产、鲜草高产栽培、麦茬复种、青贮利用及干草调制5项配套技术。该成果已在内蒙古及毗邻省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自治区畜牧业特别是农区养殖业(圈养或半圈养肉牛、奶牛、绒山羊、肉羊、鹅鸭等)的高效快速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我区多数草原属于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如何培育抗旱耐寒,不挑土壤的优质牧草品种也是于卓教授多年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2005年,于卓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合作完成的“冰草新品种育繁与推广示范”,获200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成果系统研究了冰草的生态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特性,特别是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冰草种质资源及远缘杂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冰草种质资源的评价鉴定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首次发现蒙农杂种冰草及蒙古冰草抗旱、耐沙埋的生态生物学机理、果后营养再生特性以3种无性繁殖方式——疏丛型、根茎疏丛型和短根茎型,对生产实践有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冰草野生种质资源转化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的当家品种,开创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的先例。该成果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国内同行专家鉴定认为,以上2项获奖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除了在饲用作物领域的突出贡献外,于卓教授在马铃薯作物育种方面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99年,于卓教授留学日本,这一年里他在取得“博士后研究证书”的同时,进一步地学习到先进的研究方法。逐渐受到启发的他,开始不满足于饲用作物的研究,而是思考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样的研究,才是最有价值的。经过不断地思考,于卓教授最终选定将马铃薯作物育种作为新的重点科研方向,在他看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马铃薯产区,内蒙古有理由依托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把马铃薯的作物育种研发好,做大做强。可以说,从事马铃薯育种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诠释了于卓教授搞科研的意义,那就是让更多的群众得到福利。

  几年间,他东渡日本,到岩手大学、北海道大学孜孜不倦专攻作物遗传育种理论及新技术。又远涉重洋,赴美国和加拿大考察研究北美马铃薯育种及现代化农场经营状况。正是因为不断的虚心学习外出取经,加上和研究团队在实验室试验田的结合实际挥汗如雨,最终在解决了种植用地的造价和喷灌、滴灌的注意事项等问题以及育种技术的诸多瓶颈后,于卓教授的马铃薯研究工作苦尽甘来,结出累累硕果。截至目前,他已经主持育成马铃薯新品种8个,已审定登记内农薯1号新品种1个,目前正在区内外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科研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常年的坚持,数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一线的于卓教授始终怀揣着一颗对待科研工作的赤诚之心。

  于卓教授多年来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认真备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主讲遗传学、作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作物种质资源与创新、作物细胞遗传、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法等课程,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利用其承担科研项目多的优势,他还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专业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研究能力,至今已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22人、硕士研究生50人,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研究成果

  主持育成审(认)定牧草及饲用作物新品种10个、合作育成审定2个,主持育成马铃薯新品种1个。

  主持育成蒙农青饲1号(登记号:蒙认饲202004001)、蒙农青饲2号(国审登记号:294)、蒙农青饲3号(国审登记号:372)、蒙农4号(蒙认饲:2009005)、蒙农5号(蒙认饲:2009006)、蒙农6号(蒙审登记号:N018)、蒙农7号(蒙审登记号:N004)、蒙农8号(蒙审登记号:N026)、蒙农9号(蒙审登记号:N046)高丹草新品种9个,蒙杂冰草1号(蒙审登记号:N001)新品种1个。这些品种目前正在我区及毗邻省区和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应用。

  合作育成蒙农杂种冰草(国审登记号294)、蒙农1号蒙古冰草(国审登记号305)冰草新品种2个。

  主持育成的薯片加工及鲜食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内农薯1号(蒙审薯登记号:2016001),现正在大面积示范推广。

  在国内外30余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2篇,其中SCI论文7篇,主编出版《中国小麦族多年生牧草远缘杂交研究》专著1部,合作编写出版《牧草倍性育种原理与技术》1部,在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获奖记录

  2002年研究论文《加拿大披碱草与野大麦及其属间杂种F1细胞遗传学研究》获中国草原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高丹草系列新品种培育及推广应用”研究获201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作为第二完成人合作完成的“冰草新品种育繁与推广示范”,获200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11年度获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荣誉称号。

  2015年度获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记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于卓
~~~——记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于卓
~~~——记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于卓
~~~——记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于卓
~~~——记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于卓
~~~——记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于卓
~~~——记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于卓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观察·锡林郭勒
   第07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8版:要闻
   第09版:地方·旗县
   第10版:文摘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出彩
巴彦淖尔市特色农产品俏销海外
“环卫工人爱心驿站”揭牌
锡林浩特市草原工作站成为全国示范站
科左中旗公安局破获一起跨省毒品案件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与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 债权资产转让通知暨债务催收联合公告
银联携手内蒙古7家万达广场打造银联二维码优惠盛宴
集产学研于一身的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