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先生”致敬

来论
  □税茂林

  钟扬先生走了,那个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教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

  先生,在古代是对老师的一种尊称,当然少数当代大家也能当得起“先生”之称,如杨绛先生。钟扬教授自然也在其列,这是对一个醉心于“选种”的老师最好的褒奖。不管是对4000多万颗种子,还是对学生这一颗颗“种子”,钟扬先生都倾注了无数心血,这是一个把“种子”的“培育”看得比自己还重的先生。对于他,让人肃然起敬。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人说,今天这个社会物欲横流,已经没有真正的师者了。很明显,他们错了,钟扬先生就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师者”的光辉。很多人都在赞颂钟扬先生的“种子精神”,而笔者认为,我们还应该去赞颂他发掘学生“种子”的成果,这是对一名“师者”最大的尊重,也是最高的褒奖。

  16年来,钟扬先生在不断丰富着自己种子资源库的同时,也把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如今,钟扬先生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已遍布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份,不少已成长为科研带头人,这或许才是先生对自己的“种子”事业最骄傲的地方,这是一个把“师者”作为理想的“先生”的追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当代人对老师的理解,也可以看作是现代人对几千年中国教育的深刻总结。钟扬先生用行动证明他无愧于“先生”之名。他的学问之高勿需赘言,他遇到艰难险阻每每身先士卒、为学生探路的精神,也给每个学生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言传身教,这是一名“先生”留给学生的最宝贵遗产。我们常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这也是对钟扬先生一生最好的总结。

  当钟扬先生的骨灰撒向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水时,这位干工作废寝忘食的先生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融入大地、滋润万物。也许先生希望能够一直像江水这样为祖国的事业“奔腾”下去吧,相信有着先生陪伴和“督促”的弟子们,一定会把这条道路走得更宽、更远、更长。

  再次向钟杨先生致敬,他虽然走了,但他未曾真的离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马上就办”的核心,不在开几扇门、几个窗,也不在脸上是不是笑得跟花儿一样,而在办事环节的说到做到有实效~~~北疆观察
~~~
~~~
~~~自由谈
~~~来论
~~~街谈
~~~洞见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收藏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让“马上就办”成为一种常态
辣语
出路
谈谈取长补短
向“先生”致敬
为老人筑起防骗屏障
有机食品须加强认证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