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代牛皮枕头

(图一)
(图二)
  □王继军

  “枕,卧所荐首者。从木。”这是《说文解字》里对“枕”字的解释,说明古人很早就用木头制作枕头了。炎炎夏日,笔者想与大家分享的是,一件质地有别、具有消暑降温之效的“另类”枕头。

  这件清代牛皮枕头(图一),长16厘米、宽5.5厘米、高6.5厘米,以耐腐力强的杉木作为骨架,外面包着老式牛皮。牛皮以朱漆为饰,四周点缀有金色垂直条纹,枕面绘有“子孙满堂多子多福图”:只见假山一侧,兰香扑鼻,四五童子,或附身石旁聚精会神斗蟋蟀,或凝神屏气做观众,或三两成群互嬉戏,童趣盎然,惟妙惟肖。与普通枕头不同的是,该枕头为上下开合结构,打开则为一件精致的储物盒(图二),内壁图文并茂,盒盖部分左侧写有“治家格言”字样,右侧一老者站于庭前,正对一少年谆谆教诲,其余文字皆以此为主题印制,设计精巧实用又兼具了一定的教育意义,非常难得。整件枕头包浆熟旧,所有漆面仅底部微有脱落,堪称完美。更加令人叹服的是,其五面均有木架支撑,唯留枕面仅以牛皮作枕,不但枕上去柔软舒适,而且颇具凉意,实在不失为一件消夏妙品。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诗经·陈风》中这一句告诉我们,3000多年前,人们就已有了关于枕头的记载。与原始社会人类以石为枕相比,考古学家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发掘的战国楚墓中,出现了一个古代竹枕,这是迄今考古中最早的古代枕物。到了西汉,漆枕和丝织枕头开始出现,而瓷枕则在唐宋时期最为盛行。明清以后,物质条件改善,出现了藤枕、布枕、皮枕、玉枕等,不一而足。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收藏的这件枕头,古代称作“枕函”,一般带锁,在家可用来作保险柜或女子的化妆盒,睡觉时枕在头下以对贵重物品放心,出门则是旅行箱,可放置零物,也可在漫漫旅途中随处止歇。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晚唐诗人李商隐这句诗中提到的“宓妃留枕”,说的是三国时曹植的嫂子甄妃与其心有灵犀,死后将自己的玉镂金带枕留给他,曹植因此作《洛神赋》流传千古,从而让枕头充满了文化气息。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一生曾用一截小圆木作枕头,称为“警枕”,睡觉时只要稍动一下,头就从枕上滑落,人随之惊醒,醒后继续发奋读书。至于成语“一枕黄粱”则更为脍炙人口:唐代小说《枕中记》里的卢生,正是睡在吕道士的瓷枕上才有那恍然一梦,读来不觉莞尔。

  “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怨枕头低”,想起这句俗语,摩挲这一件牛皮枕头,虽然外面热浪翻滚,心底却能涌起一股凉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 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收藏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国内新闻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鹅形金砚滴
明水玉人来
《猫蝶图》
卷笔刀
清代牛皮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