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强调,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又是一年高考季。多年来,教育部一直十分关注“高考状元”话题,一再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状元”。笔者以为,如果想将这项禁令真正落实,需要矫正考分崇拜的思维。高考毕竟是一场“拼分”比赛,分数是学子们进入高等学府的“通行证”,分数高的才有机会走进知名大学。而社会对人才评价的一般标准就是考试拿高分、考好大学。这其实存在很大的偏颇与误区。
从表面看,遴选出“高考状元”,貌似可以为同龄者或学弟学妹们树立起励志榜样。但细究起来,弊明显大于利。比如,高考通常只是考查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高考成绩并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实力,尤其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品德素养。过分炒作“高考状元”,难免会传递出“一俊遮百丑”的偏颇信息,这也偏离了教书育人的主旨。此外,高考是一次性的,成为“状元”只是一个具有小概率的偶然性事件,热炒“状元”难脱“成王败寇”的思维定势,对同样付出辛勤努力的多数学生颇不公平。从“高考状元”的角度来看,高考仅是人生的初始阶段,从“高考状元”到“职场状元”还有很长的距离,切不可让他们过早背负太多的荣誉压力。
要真正消除由来已久的“状元”情结,决不能止于践行“禁炒令”和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行政性手段,更需破除考分崇拜的思维定势,努力构筑全面发展、多元评价的招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