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栓认真地算了一笔账:“一头刚出生的牛犊1500元,喂一年能卖小一万块,除去草料和人工能挣4000元,不误种地,草料自产。母牛产下母牛犊,我负责回收或帮他寄养,公牛犊留下育肥,技术服务我全包。”
常辛牧场从1996年开始养奶牛,现在规模达300头,期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风险。现在日产4000公斤优质牛奶供给伊利集团。牧场在本村雇用15人,每天工作6小时,月工资3000元,同时不误农户一早一晚料理自家田地,用牧场的牛粪肥田,供应牧场饲草和饲料。“现在有保险公司承保、伊利和蒙纯包销,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下一步,党小组商议用‘小规模、大群体’牧场群模式,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发展。”常栓信心十足。
常栓不仅是牧场法人,还是老杨圪堵自然村党小组组长,组里有22名党员,经常聚在一起学政策、学科技、议发展,商讨养殖难题和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党员们也都是奶牛产业的关联户,别看党员活动室小,但作用大。经常在这里开展活动,周围农牧民最信任我们,凝聚力、战斗力也越来越强了。”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发展现代农牧业与基层党建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与农牧民增收致富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利益联结等措施,形成党支部连两头,龙头企业拓市场,合作组织兴产业,农牧民得实惠的产业发展新机制,通过“订单包销”“定额分红”“借鸡下蛋”“众筹扶贫”“托管代养”等方式,构建起“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牧户(贫困户)”大产业扶贫格局。
将党建工作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构建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形成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带领群众抱团发展的良好局面。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道劳村党支部创办了农香合作社,吸纳80户农户入社持股,其中贫困户6户,按照规划设计、种植品牌、技术规程、信息服务、销售渠道“五统一”的方式,打造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示范合作社;2017年,该社创收400多万元,辐射带动1000余户农牧民发展蔬菜种植,其中带动53户贫困户种植露地蔬菜600余亩。
今年春节前后,鄂尔多斯市各苏木镇党委、政府分别召开农企利益联结暨产业结构调整座谈会,积极推动农牧业生产订单,仅金泰禾公司就签订订单16万亩。目前,全旗共签订蔬菜、甜菜、青贮玉米等农业订单55万亩,涉及农牧民9100户,其中贫困户830户。采取利益联结模式的还有盛源、蒙派、四季青、宝丰等公司。
采取按股分红和二次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牧民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在王爱召镇王爱召村党支部带领下,创办了田野三兄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63户农牧民,其中贫困户3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并将每年所得利润按比例分红,让农牧民有了稳定的投资回报。树林召镇新识别的53户贫困户,将产业发展资金作为本金,投入荣满园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托管代养的方式发展肉牛养殖业,贫困户年底可获收益2000元以上。
正在格斯太镇张义城窑村调研的鄂尔多斯市政研室主任余永崇说:“常辛牧场跟张义城窑村村集体达成35头奶牛托养协议,村集体投资,年底分红。去年运行以来,村集体获得5.2万元红利,还增加了近10万元收益。今年又将牧场自有牛犊托养给贫困户,一年后由牧场回购,是企业扶贫有效的方式之一。达旗作为最适宜养牛的地区之一,如果有更多连接普通农户的常辛牧场,众多分散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就能搭上产业的致富链。”
【记者手记】
如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鄂尔多斯市党员干部出谋献策,就提高农牧民收入,加快“三农三牧”转型发展奔忙着,脱贫致富的感情链、帮扶链、致富链,也在农牧民心头和田间牧场不断延伸,相信有这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定会加快推动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奔小康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