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5月30日上午,由内蒙古科协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召开。来自全区各行业的科技工作者们表示——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争做新时代创新先锋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荣威恒
苏秀兰
路战远
李国婧
纳顺达来
李春霞
郭晋龙
石艳春
雷丙旺
李梅
  努力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长期以来,农牧科学院以农牧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为重点,以解决制约自治区农牧业发展重大瓶颈问题为核心,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

  “十二五”以来,农牧科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0余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项;审认定品种79个;获得发明专利64项,制定发布地方标准155项……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工作中,农牧科学院聚焦现代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统筹协调和有效利用农牧业科研资源,持续在家畜和农作物品种选育、养殖和栽培技术创新、生态修复和调控机制、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潜心钻研,为全区农牧业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依托科技计划项目、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科研平台,加大对优秀创新团队、农业科研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了一支总量结构合理、创新气氛浓厚的科研人才队伍,为提高我区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基础。

  今后一段时期,农牧科学院将主动顺应我区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需求,自觉遵守农牧业科研规律,砥砺前行,进一步开创科技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在科技创新驱动我区现代农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为推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致力科研实践 推动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应植根于基础研究的沃土中,而基础研究的一切出发点就在于创新。

  近些年来,国家和自治区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支持基础研究,我区的基础科研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整体水平与国家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原始性创新成果更是少之又少。作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我们既要做国际前沿科学研究,又要根据自治区特点与要求,为人民健康、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奉献自己的所能,聚焦现代医学发展中的重大基础与临床问题,在疾病预防与治疗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力争在今后几年取得重大突破,努力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伟大事业中。

  内蒙古细胞生物学会是一个融合的大家族,集合了内蒙古各个盟市的基础科研人员、各临床科室医生以及各辅助科室医技人员。学会一直致力于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期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能适应科研创新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自治区医学研究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将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埋头苦干,砥砺前行,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强化科技创新 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积极做好农牧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鼓励盟市对所属农牧业科研单位设立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进一步扩大科研机构的自主权,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建立科学的科研活动评价制度及考评体系,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创新价值。二要大力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围绕重点领域,突破一系列制约生产发展与产业化开发的瓶颈性技术,解决农牧业生产科技成果供给不足和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三要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形成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交易平台为载体、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格局,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成果转化机制。加大公益类科研机构基础设施、大型仪器设备、数据文献向创新创业者开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与权益分配制度,大力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四要加快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农牧业科技领军人才,逐步建立以领军人才选拔与培养为重点,引领带动团队建设的人才培养机制。五要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学科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设立常规实验室建设专项基金,改善提高设施设备条件。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试验基地等创新平台,形成结构层次科学、布局合理、点线面结合、功能明确科学试验平台网络。

  扎实做好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走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科研创新育人的前列,做时代创新先锋,推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科学研究方面,我长期致力于植物抗逆信号转导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和学院领导们一起,推动本科生导师制试点工作;在团队建设和创新引领方面,我带领团队成员锐意创新、埋头苦干,2017年8月,我的团队所在的研究平台被科技厅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我把科研产生的创新性成果推广和应用于植物(柠条锦鸡儿)抗逆分子育种、建立了一种新型抗栓药物的植物根系分泌生物反应器、完成了甜高粱产业技术标准制定和中试生产。筹建了内蒙古生物工程学会,积极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努力服务于自治区经济和环境建设。

  我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成长、成才,对祖国、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心。在未来工作中,我要把锐意创新、埋头苦干落实在行动上,坚定“教书育人、科技服务、奉献自治区建设”的信念,以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学一级学科为平台,以生命科学学院为舞台,扎扎实实做好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做维护民族团结和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践行者。

  蒙医药助力新时代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

  蒙医药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成为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蒙医药医疗管理和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教育体系已经形成,科研成果丰硕。同时,蒙医药的传承与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如今,蒙医药事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自治区深入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实施《蒙医药中医药条例》,将蒙中医药列入自治区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制定出台了《扶持和促进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蒙医药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蒙药材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振兴蒙医药行动计划(2017—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为促进蒙医药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按照“七业”同兴的战略部署,积极贯彻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夯实蒙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蒙医医疗服务体系,开展蒙医药发展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规范蒙医药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推进蒙医药发展的标准化、现代化,抓紧蒙医药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蒙医药“简、便、廉、验、效”的特点,在自治区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发挥蒙医药特色优势,为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努力打造新时代中国乳都亮丽新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在新时代以新的精神状态做出新业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下面结合生产经营实践,谈一点我们对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粗浅认识。

  一是“特”字立业。从我们的实践来看,优势来自特色,潜力源于市场。2001年,很多人在大力发展奶牛养殖,而我们把创业的目标锁定在奶山羊产业的发展上。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山羊奶正在成为乳制品市场新的消费热点,羊奶消费已经开始从导入期逐步进入成长期。

  二是“专”字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在于专业技术和专门人才。17年来,内蒙古蒙羊羊乳业有限公司完成了奶山羊养殖及山羊乳产品加工在内蒙古地区的可行性实验,在奶山羊优良品种繁育、乳制品加工贮藏等方面掌握了业内领先技术。目前,我们已与自治区农牧科学研究院畜牧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国内奶山羊产业的知名专家3名,为内蒙古奶山羊业的创新发展、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三是“民”字兴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人民群众受益更多的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将打造企业与广大农牧民的利益共同体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日前,我们制定了《奶山羊托管养殖扶贫实施方案》,真正把产业兴旺、群众富裕、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争做新时代创新先锋

  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不仅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更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我们有幸处于这个新时代,更有责于这个新时代,理应争做新时代创新先锋!

  站位新时代,牢记新使命。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为统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契机,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出更多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使科技创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自治区科技领域落地生根,把美好的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聚焦总目标,展现新作为。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创造新业绩,展示新气象。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当好科技知识和科学思想的传播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和科学方法的倡导者,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使科技文明普惠共享,为实现总目标夯实基础、保驾护航。

  常怀赤子心,笃行报国志。一个科技工作者要有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要有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要有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自治区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立足免疫与人类健康 助力健康内蒙古建设

  作为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和学会工作者,我们应当立足免疫与人类健康事业,充分发挥人才与智力独特优势,争做新时代医学科技教育领域的创新先锋,助力健康内蒙古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免疫学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不断攻克科学难题,让广大民众生活得更加健康、幸福,是我们免疫学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内蒙古免疫学会于2013年成立,汇集了全区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一大批优秀的免疫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青年技术骨干,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在布病检测、新型疫苗备选株筛选、我区代表性布氏菌流行株全基因组数据库建立等方面完成了许多创新性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风湿免疫病、自身免疫病等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防治措施等方面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果。

  同时,内蒙古免疫学会高度重视科学普及教育,在全国所有省级免疫学会中首家成立了科学普及教育工作委员会。学会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调动内蒙古免疫学会全体医疗卫生健康和教育领域的广大会员,积极投身到科学普及教育工作中,切实加强学会科普工作。

  握紧核心技术这一创新发展的金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公司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即“360工程”)是重大军民融合工程。面对国外技术垄断和高额索价,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北重集团承担起突破国家急需核心技术、自主建造3.6万吨垂直挤压机的重任。历经10年的砥砺奋进,重型挤压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彰显了“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巨大力量。

  这一成就的取得,总结起来,就是我们握紧了核心技术这一创新发展的金钥匙。

  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标开展科技创新。3.6万吨垂直挤压机的研制成功,使自治区重型挤压技术代表国家站在世界前列,解决了国家重大需求,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彰显了民族地区的科技创新实力。

  以“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担当。3.6万吨垂直挤压机的研制成功,使我们具有不惧国际封锁的制造能力,极大提升了我区制造业的行业地位,培育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

  以“一流的人才队伍”为事业的成功提供根本保证。3.6万吨垂直挤压机项目,集合了清华大学、太重集团、中冶京城、中冶京唐等20余家中国相关领域高校、研究院所和龙头企业最顶尖的科学家,正是这支能代表中国该领域研发水平的一流团队,为项目研制成功提供了保证。

  源头创新 推动稀土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科学研究要立地顶天,要以需求为导向。我从事稀土科研整整30年,始终瞄准地区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开展基础理论及工艺技术研究工作。近年来,我带领团队做了一些在稀土领域有影响的工作。

  针对资源浪费和三废难治理问题,我带领团队从源头出发,按照“源头治理、综合开发、绿色发展、物尽其用”原则,开发了一套可同时高效提取稀土和伴生元素氟、磷、钍的选冶一体化新技术;针对白云鄂博尾矿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我带领团队首先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摸清了白云鄂博尾矿中各种资源的存在形式,开发了一套白云鄂博尾矿全回收、全利用的新技术集成;针对包头稀土镧铈产品过剩的问题,我带领团队建立了稀土含氧酸盐团聚体尺寸与能量耗散速率和溶质过饱和度数学模型,发明了超细颗粒、大颗粒、高比表面积铈基稀土化合物制备新技术,发明了铈在轮胎橡胶、超白及功能玻璃、新型铈基稀土抛光材料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在多家企业实现应用,为企业增加利税累计达到数亿元。

  科技工作者的成长离不开对科学发自肺腑的热爱,更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培养和大力支持。对此,我很感恩。我和我的团队将进一步加快稀土选冶一体化等一系列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更多的文章写在内蒙古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5月30日上午,由内蒙古科协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召开。来自全区各行业的科技工作者们表示——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出彩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影像力
   第08版:地方·旗县
   第09版:教育
   第10版:文摘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公益广告
争做新时代创新先锋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