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口较少民族语言传承与 地区语言和谐的思考

作者:许晋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树新

  内蒙古民族种类支系繁多,语言、方言分布密集,其中,居住在呼伦贝尔市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俄罗斯族属于人口较少民族,他们长期与蒙、汉、满、回等民族交错聚居或杂处,其民族语言相互影响、融合,使内蒙古形成了典型而独特的民族杂居区语言生态。20世纪以来,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的生存发展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语言演变也成为学者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内蒙古大学许晋副教授撰写的《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居住区语言生态与语言传承研究》一书,就是在上述时代背景下开展的学术研究与探索。作者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将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语言置于世界语言之林中加以客观、全面的审视,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语言生态演进的历史,使读者真切感受到内蒙古多彩的民族语言生活。

  作者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语言、语言使用者和环境3个要素共同构筑了特定地区的语言生态格局,对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而言,其人口规模、居住方式、城镇化速度是影响其民族语言发展和传承的关键因素。作者还指出,内蒙古作为一个多民族共生、多语言共用、多文化并存的典型的多元文化地区,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的次级多元文化圈,不同的语言共存于内蒙古这个统一的社会中,必然会导致语言竞争,因此,要建立和谐的语言社会,首先需要从思想上提高少数民族对母语及其文化的认同,把民族语言保护与文化保护结合起来,更要在大力开发各民族语言资源的经济价值上下功夫。上述观点对保护内蒙古丰富多彩的语言资源,构建地区和谐语言生活,维护地区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多元的研究视角、多学科的交叉分析是本书的主要特色。本书综合运用了语言学、生态学、民族学、经济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使读者对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语言生态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全书首先从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居住区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生态分析入手,之后重点梳理了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语言生态的历史演变情况。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从经济因素、民族教育、媒体发展和民族政策等几个维度,深入探讨了特定环境因素与语言生态的共变关系。最后一章将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语言传承与地区语言和谐这样一个严峻的学术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作者基于对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语言濒危情况的评估,结合内蒙古地区语言生活实际,提出人口较少民族语言传承的基本策略和构建内蒙古和谐语言生态的举措。这些内容,使读者对民族语言生态、语言传承、语言和谐等问题有了更深层的思考。

  民族杂居区的社会语言生活问题,是构成我国民族语言问题的重要方面。作者在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语言生态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多民族杂居区语言使用复杂性的认识,对于保护和传承地区语言文化有着深刻的意义,该研究也可为内蒙古制定相关的语言政策、条文法规和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强的学术参考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观察·阿拉善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地方·旗县
   第09版:教育
   第10版:影像力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出彩
真实,让历史充满鲜活生命力
国之重器 以命铸之
人口较少民族语言传承与 地区语言和谐的思考
让机器人也学会循规蹈矩
玩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