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纸承载千年文化史

作者:【英】亚历山大·门罗 译者:史先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林颐

  《纸影寻踪》的副标题名为“旷世发明的传奇之旅”,这项旷世发明就是中国的造纸术。作者亚历山大·门罗讲述了中国纸的诞生和发展,延展论及笔墨砚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作品从马可·波罗游记切入,以西方的眼光“发现”中国,中心议题就是中国纸在对外交流中的世界性影响。这种影响播传近邻,浸润朝鲜、日本、越南等邻国的骨髓,缔造了东亚与东南亚文化圈。这种影响之西传,以阿拉伯人的活动为媒介。天宝10年(公元751年)高仙芝在怛罗斯败于阿拉伯人之时,所俘中国士兵中有造纸工人,后被送至撒马尔干,阿拉伯人乃建立纸厂,“撒马尔干纸”遂流行西亚,并进入欧洲。中国造纸术简单易操作,可以大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这是埃及莎草纸没有达成的成就,也是欧洲从前长期使用的羊皮卷没有具备的品质。

  谈论造纸术,必然要说印刷术。汉字库体量庞大,毕昇活字印刷并不见得省力,但的确适合字母造字的西文,因此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来说,活字法胜过雕版术。《纸影寻踪》后半部分转入对印刷术的探讨。文字与纸的结合意味着出现了一种超越口口相传并能长期保存的文献,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让文献的大范围传播成为了可能,它们在西方直接影响了3个关键且互相联系的社会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运动。要知道,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如果没有落在纸上,绝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爆炸效应”,那一点星火在刚露头之时就会被迅速扑灭。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技术变革,所代表的不仅是知识传播方式的进步,更表现为一种全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带来西方文化与教育的普及,奠定了现代学术共同体的基础,整个西方世界的面貌迅速改变。

  《纸影寻踪》对于宗教文化的变革很重视。作者注意到,印刷术在东、西方的出现,最初都是出于宗教信仰的需要。中国所见最早的可定年代的印本书为敦煌出土的《金刚经》,时间为公元868年。造纸术传播东亚,伴随佛教典籍的流入。谷登堡活字印刷术的第一批产品是1455年出版的《四十二行圣经》。这些现象绝非偶然。宗教典籍是早期印刷的重要产品。作者谈到了,“建立在典籍上的统治”,通过印本以掌控与规范思想轨迹。

  李约瑟说,世界应当重视“中国遗产”。中国发明是在特定时间里“成串”传播的,而不是在漫长的时间里一个个传过去,“四大发明”体现的一种整体的深远的影响力。正因如此,中国纸所承载的历史文化,都烙印在了《纸影寻踪》的旅途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观察·乌海
   第08版:特刊
   第09版:要闻
   第10版:教育
   第11版:文摘
   第12版:悦读
用文学记录中国40年改革进程
■新华热书榜
中国纸承载千年文化史
有真才更美
一部认知升级的演化史
人生岂能如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