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提升主旋律话剧的艺术性

——以话剧《草原丰碑》为例
  ◎鄢冬

  话剧《草原丰碑》的优长在于,不仅牢牢把握党性、人民性,同时有着极强的艺术性和戏剧性。如果说这部剧的主题决定了戏剧高度和深度,那么艺术性则延展了这部剧在观赏性上所取得的广度。

  首先,角色的塑造有其过人的艺术性。编剧根据乌兰夫在赤峰创办内蒙古自治学院这一史料入手,结合民主改革、剿匪、辽沈战役等大事件,试图塑造一个立体的乌兰夫。在事迹不能虚构的前提下,实现主人公的艺术性较难,但此剧还是较好地塑造了乌兰夫的艺术形象。既然主角以及主角事迹不能随意虚构,但主角身边的配角,可以通过适当的艺术加工来加强衬托。在剧中主要人物12个,虚构人物多达6人。这6个人物并非龙套角色,都在情节进程中起着一定作用:巴根那刺杀乌兰夫,后被乌兰夫感化,成为坚定的战士;云素香是乌兰夫的侄女,是乌兰夫战友的女儿,同时也是乌兰夫柔软部分的体现;老额吉、包喜德一个是巴根那的母亲,一个是开明牧主的代表,既是造成冲突并化解冲突的重要角色,也是促成巴根那角色性格成长、丰富乌兰夫形象的重要角色。配角的虚构,不仅符合戏剧精神,也营造了一种艺术真实。巴根那的耿直刚烈、云素香的机智俏皮、包喜德的正直意气,都给戏剧增添了许多亮色。除了虚构配角的手法,剧作者还在努力挖掘主角形象的立体性。在戏剧中,我们看到了乌兰夫的孤独、困惑、悲伤,这是构成一个英雄人物侧面的因素。著名批评家布鲁姆在《剧作家与戏剧》中提出,优秀的戏剧应该从容表达“迫近之变化”。越是在千钧一发之际,越是处于重大抉择之际,越能展示人物性格的戏剧性,越能考验编剧、导演的舞台阅读能力。在“迫近之变化”的呈现上,本剧也有几次较为精到的诠释。巴根那向乌兰夫开枪,瞬即黑场,留下悬念;牧主包喜德被巴根那开枪打中大腿,但依然面不改色地与巴格那争辩;云素香、巴格那在战火中的惜别与就义,紧张之际又可以优雅抒情,“迫近之变化”使人物性格得到较为完整的体现。

  其次,这部剧触及到了一组矛盾,即“革命+浪漫”的可行与边界。如果说乌兰夫创建自治学院、实行民主改革是全剧的情节主线,那么在相对严肃、庄重的革命历史面前,巴格那和云素香的爱情,是本剧一个重要的调节剂,也是剧情发展的副线。他们的情节,让革命教育变得真实。“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必须有人去流血牺牲,而这个人,可能是你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但也有可能是你至亲至爱之人。爱人的死亡,让革命具有了临场感和真实性。争取革命的胜利,是关乎数万普通人的根本大计。在中国现代革命进程中,革命的书写多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交响,交织着“革命+浪漫”的叙述模式。云、巴二人的爱情故事是流转于烽火中的壮丽篇章,也是惹人注目、留恋并惋惜的生死绝恋。两人初见时的敌视,相处后的相惜,热恋中的高歌,诀别时的悲慨,都在解说一个时代赋予普通人的革命情怀。

  另外,这部剧十分巧妙地运用场景切换等舞台手法,舞台呈现较为炫目。在高度浓缩的情节中,如何防止“浓得化不开”,就需要借助各种艺术形式,本剧使用转场、串场的处理,让戏剧变得十分紧凑且精致。第一个串场出现在巴根那刺杀乌兰夫这一时刻,现场气氛出现小高潮,情绪紧张之际,出现学生、牧民游行示威抗议国民政府的场景,既起到了舒缓情节的作用,同时又是基于“愤怒”这一情感基调的象征性爆发。第二个串场是云素香和巴根那之间的亲密互动,随即乌兰夫发表关于民主改革的指示,一松一紧之间,小事和大事构成了百姓生活的全部。之后的串场,基本都以调节气氛、缓解情感基调为目的,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草原丰碑》以精良的制作、精致的结构、精彩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给主旋律戏剧提供了较好的艺术注脚。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博士)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评《草原丰碑》
~~~——有感于话剧《草原丰碑》
~~~——以话剧《草原丰碑》为例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北国风光
   第09版:文艺评论
   第10版:文化
   第11版:彩虹
   第12版:公益广告
一部充实而有光辉的话剧
感怀革命史 致敬戏剧人
如何提升主旋律话剧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