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民国粉彩 牧童晚归帽筒

  □王爱鱼

  这件民国粉彩牧童归晚帽筒(如图),是我从网上淘来的。

  它呈圆柱形,直口,筒腹,高28厘米。外壁绘牧童晚归读书的感人情景,画面上春光明媚,绿树成荫,一个穿着蓝衣的牧童,正骑在一头黑牛背上,一手拉着牛缰绳,一手捧着书本,津津有味地阅读着,他似乎被书中的精彩内容所吸引,全然忘记了周围风光旖旎的景象。黑牛则东张西望,一只牛角上还用红绸系着几卷诗书,缓缓地行走在林荫路上。整个画面色彩和谐,构图考究,线条流畅,笔法娴熟,刻画细腻,完美地表现出孩童酷爱学习的一面。

  这副图画名为“牛角挂书”,说起来还有则故事。传说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寨的首领李密少年时代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因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但是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有一次,李密听说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李密一看是他在朝中当侍卫时就认识的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虽然后来李密下场不好,和部将王伯当被射死在了断密涧。但是其年少时“牛角挂书”的故事却得以留下了勤奋刻苦读书的美谈,并和“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故事一起成为《四季读书歌》中“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的成语典故。

  帽筒最初是置放帽子用的,后来演变成女儿出嫁时的必备陪嫁品。在上面绘制牧童读书的感人画面,就是祝愿子孙后代读书识文,金榜题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国内新闻
   第05版:学习论理
   第06版:民主与法制
   第07版:收藏
   第08版:国际新闻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清代玳瑁折扇
民国粉彩 牧童晚归帽筒
丝绸之路 铜质纪念章
“纸上宝石”藏书票
《墨竹坡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