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票起源于中世纪的贵族阶层,15世纪时最早在德国流行,后来传入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藏书票作为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通常贴在书籍扉页上,增添书的珍贵和美感,形式上有些类似于我国文人习惯使用的藏书印章,多数是版画家采用版画的创作手法进行制作的,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被誉为“纸上宝石”“版画珍珠”。
世界上最早的一张藏书票是为了防止“书贼”而诞生的。画的是一头刺猬,口衔一枝野花,画面上方有一缎带,上写一行字:“慎防刺猬随时一吻”,以示对偷书者的警告。最初的藏书票,只限于版画家自己藏书之用,后来发展到为别人创作。
藏书票题材包罗万象,有人物、动物、风景、静物、鸟兽虫鱼、花卉树木、名胜古迹、民间传说、人体艺术、警句名言、玩具用具等,有的还巧妙地将读书、书籍、藏书等内容设计在书票画面中。其制作方法很多,有铜板、木版、石版、漏版等。藏书票的大小,一般不超过7厘米×9厘米,画面上要有读书或藏书人的标记,如“某某藏书”等字样;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等。
藏书票强调民族特色和个人艺术风格,如欧洲各国的藏书票花纹华丽,具有浓厚的装饰色彩。而美国通常用抽象派作品装饰书票。日本的藏书票大多采用浮世版画技法,绚丽多彩,独具艺术魅力。
许多著名画家如法国象征派的奠基人高更、西班牙艺术巨匠毕加索、英国版画家贺加斯等人,都创作过不少珍贵的藏书票作品。一些世界文豪如雨果、莫泊桑、福楼拜等人,都十分喜爱藏书票。英王李尔斯一世、西班牙菲立浦四世、美国总统华盛顿等人,更是藏书票的收藏迷。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臧克家、王蒙等,都有自己的藏书票。
藏书票一般分为4大类:版画版、通用版、印刷版和手绘版,其中只有手绘版藏书票是画家一幅一幅绘制而成的。尽管如此,即使同一画家绘制的同一题材,也常常由于构思、布局、着色以及绘制时间的不同,票面图案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藏书票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我国最早的一枚藏书票是关祖章的藏书票。这枚藏书票贴于1910年出版的《京张路工摄影》封里,画面是一位书生秉烛展卷。
我国的藏书票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这和鲁迅的倡导有关。鲁迅是现代木刻的创始者和木刻运动的组织者。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木刻作品,也涌现出了一批青年木刻作者。我国早期的藏书票古色古香,有的还配上了古文篆字,后来,藏书票的表现形式趋向多样化,不仅有版画藏画,还出现了篆刻、剪纸等藏书票,它们中创作手法有的取法石刻、汉画像砖、壁画而成,有的则撷取民间皮影、蜡染等艺术精华,或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金石玺印味道;或五彩缤纷,精湛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我国藏书票品种繁多,有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石版、铜版、丝网版、塑料版、布贴版、橡胶版等,票面构图不拘一格,能见高山大河、日月星辰、古今人物、飞禽走兽、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等。在创作风格上,或粗犷奔放,或细腻秀美。
小小藏书票,包罗着大千世界,几乎天下万物均可在藏书票上展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藏书票能够随着书籍的发展和普及传承500余年,且历久不衰,这足以证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一张藏书票就是一幅微型版画,它包涵着藏书者的情操和对人生的追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钟爱。(如图展示的是几张早期的藏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