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学生食堂的老饭票

  □李士安

  年初搬新家,在书橱里侧发现一个长方形铝制小盒。小心打开,是各个时期的一些票据。随手翻翻,竟然惊喜地发现一张我中学时用过的旧饭票。上面一行写着“食堂饭票”4个字,中间隶书体两个字“贰两”,下面一行小字是“赤峰郊区蒙古族中学”。

  它是什么时候放在这个小盒里的呢,是有意留下还是无心拉下不得而知了。

  我把这张泛黄毛边的饭票放在桌上细细打量,心中涌起了暖意,记忆回到了30年前属于我们的时光里。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正上高中。学生基本都住宿,宿舍全是平房通铺,一个宿舍住30人左右。吃饭用饭票和菜票,学生开学时从家里带小米入到学校食堂换取饭票,交钱换取菜票。饭票1两、2两、5两不等,菜票有1分、2分、1角、2角、5角不等,一个月的生活费,大约几块钱就够了。

  那时,正值身体发育阶段,家里又困难,所以吃饭也成了一件需要动脑筋的事。每天早饭3两,午饭4两,晚饭4两。中午打一份1角左右的无肉水熬菜,早晚吃从家里拿的咸菜疙瘩就饭,有时也打一份2分钱的韭菜叶汤,满满一饭盒。

  一到饭点,大家拿着铝饭盒跑步到食堂,不少同学分工协作,排队、打饭、打菜各司其职,深厚的友谊大部分也是这个时候结下的。因为给的饭量多少等等,也时常发生一些小冲突。就餐地点在宿舍,每个宿舍都是同学们坐在铺边或各围一圈低头吃饭的场景。

  时光匆匆,我从一个师范生变为了一名教师,亲身感受了时代的变迁、学校的发展。学校改建的改建,重建的重建,校园宽敞,教室明亮,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带来更好的育人环境。每个学校都建有漂亮的食堂,学生们都使用磁卡消费,餐厅里桌椅整齐洁净。鸡、鸭、鱼、肉,煎、炒、烹、炸,风味小吃、地方小菜,一应俱全。学生依口味打餐,同桌而食,边吃边互相交流,其乐融融。

  一张老饭票,不仅承载着舌尖上的那些抹不掉的深深的记忆,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留下了发展的印记。

  一张饭票,一份记忆,一种见证,值得我继续收藏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脱贫攻坚特刊
   第06版:观察·兴安
   第07版:地方·旗县
   第08版:汽车
   第09版:教育
   第10版:文摘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公益广告
新技术带来 教育模式新变革
了解民俗
审慎对待录取 避免随意违约
为母校留下一部评书
走进军营
一张学生食堂的老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