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凝聚起抗洪救灾的强大合力

  □本报记者  张慧玲  韩继旺

  7月27日,烈日炙烤着刚被洪水冲毁的村子,土地像得了皮肤病,一块块“起皮”“龟裂”,这是淤泥被晒干了。

  田勇正指挥着4台挖掘机清淤。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他已经几天几夜没有睡个囫囵觉了。自从19日下暴雨以来,他一直奔波在抗洪最前线,守住家园是他心里唯一的想法。毕竟,他所在的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南昌村由于地势低,又位于乌梁素海东海岸,成为三股水流泄洪的必经之地。

  “我是一名党员,必须做好表率。在险情面前,我们要为受灾群众搭建生命安全线。”田勇说到做到。

  “19号那天中午,接到上级通知让撤离村子,我赶紧在微信群通知村民。” 几分钟后,村民同时收到信息:“增隆昌水库有垮坝的危险,赶快撤离!”村民积极响应,不到一个小时,人员撤走80%。

  发完撤离微信通知一个小时后,田勇又组织拉响了村里的警报,再次通知村民撤离,并联系供电局断电,以便让正在浇地听不到警报或没看到微信通知的村民撤离。就这样,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南昌村932人全部撤出,得到妥善安置。

  “田书记组织30个35岁以下的青年成立了抗洪抢险救援突击队。”村民鲁引军说,这些年轻人挨家挨户检查有没有未及时撤走的村民。村里的小轿车先接送老人妇女和孩子。家里有车辆的,无论三轮还是四轮,都先拉人撤离到红明村。

  就在村民撤出不久,一场暴雨下了起来。为防止村子被淹没,田勇打算20日回村筑坝。让人想不到的是,村子已经陷入一片汪洋。救援突击队只能从乌梁素海划船进入村子。20日上午,政府调了8台挖掘机,在乌梁素海东筑了一道两米高的坝。

  “刚打好坝,又来了第二场暴雨。及时筑坝,对抵抗洪水起了很大作用。”田勇说。然而,第二场雨,村民房屋进水达一米五深,粮食被冲走,牛羊被冲走,房屋倒塌,彻底摧毁了村庄。

  洪水无情人有情。红明村村部就是安置点。理发师庄凤华和另外几位志愿者正在给村民免费理发。“这离大佘太镇有十几公里,洪水毁了公路,人们也去不了镇上,我来这里为抗洪救灾出一份力吧。”开理发店的庄凤华和几名志愿者在来红明村之前刚刚捐了钱。

  红明村妇女组织起来给受灾群众做饭。为了让灾民喝上开水,她们自发买了两个小锅炉。

  “23号下第二场雨的时候,当天晚上安置了2000多人,老人妇女和孩子都住在楼里,其余的人住在128顶救灾帐篷里。”红明村抗洪安置协调组组长孙锐说,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防疫和开展生产自救,目前安置点住着230多人,其余的都回去收拾家喂羊喂猪去了。

  安置点门口和南昌村里堆放着大量石灰。“洪水导致牲畜大量死亡,必须做好防疫工作。首先村民在家里撒石灰,其次防疫部门在路上撒石灰并且入户防疫,再就是利用无人机撒药消毒。”田勇说,26号晚上在网上发布消息,27号一早就有爱心人士免费提供无人机和挖掘机。对于死亡的牲畜,防疫部门集中焚毁并消毒。

  在这场与时间、灾害抗争的战斗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迅速行动,凝聚起抗洪救灾的强大合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抗洪救灾特刊
抗洪一线,有一种担当叫冲锋在前
凝聚起抗洪救灾的强大合力
种养殖大户要打翻身仗